二十多岁时买不起的东西,现在...
发表于2017-09-12 14:05 阅读(0)
二十多岁时买不起的东西,现在...
文:只二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很受欢迎:如何看待「二十岁看上的衣服,不肯花几个月工资买下来,到了三十,不嫌贵了,却已经不适合了?」
有5000多人关注了这个问题,最受支持的答案有16K点赞,在我看来人们关注这个问题是因为:买或者不买,花多少钱买的纠结实实在在发生着;「有钱可以让我活得更好」的快感无处不在,而被金钱或物质要挟几乎失去选择的情况却又同样发生在每个普通人身上。
这句话的原话是这样的:二十岁看上的衣服,不肯花几个月工资买下来,到了三十,不嫌贵了,却已经不适合了。三十岁看上的包,不肯花几个月工资买下来,到了四十,不嫌贵了,也已经不适合了。四十岁看上的车,不肯花几个月工资买下来,到了五十,却发觉,已经用不上了。直到垂暮之年,什么都不需要的时候,才会明白,那一次次犹豫间积攒下来的,只不过是悔恨和悲伤。
虽然不知道这是哪一个倡导消费主义的公众号写的,但是我能想象到作者在写下这段话时的激动与窃喜,这段话太能引起读者共鸣了,它大概的意思是:人生短短几十年,好不容易看上的东西不买对不起自己!这简直就是人们下决心消费时劝说自己的文艺版说辞。
如果有人在我决定买买买的时候跟我说上这么一番话,可能我的手早就被剁烂了!
最近很火的一部日剧《东京女子图鉴》,这部11集的电视剧贯穿了主人公绫20岁到40岁的生活,我们很容易能在这部剧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主角绫在毕业时说到自己的愿望就是想「成为一个受人羡慕的人」。但整部剧并不是从女主为了过上理想生活努力工作为切入点,大概因为导演从开始就没想策划一个屌丝逆袭走上人生巅峰的设定。
女主角绫的每一段梦都会因为约会对象破灭,25岁和高富帅约会被骗炮,30岁和优秀的男人学会消费之道,却只是因为婚外情没有婚姻责任,35岁开始相亲,降低标准找到经济适用男,又不满足于平淡生活,40岁能包养起小鲜肉,却被劈腿败给更阔绰的白富美。
住最贵的房子,按照杂志上的生活方式来规划自己,和高富帅谈恋爱,就像知乎上的提问一样,每个年龄绫都有想要的到的东西,只有通过这些,她才能过上「人们所羡慕」的那种生活。
作为一个观众,我们用220分钟看遍绫的20年,我们能看见这个女人追求个人理想的20年,但我们也能看见她在盲目追求这些物质和消费时候丢掉的那些东西。
尽管一直在工作,但却并没有悟出「工作的真正意义」。虽然一直不断恋爱,但却只能照着杂志或是偶像剧的规划进行,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爱情是什么。从头到尾,绫一直是一个茫然的追逐者的角色,即使最后她说「要把嫉妒作为人生的调味料」。但是当她再次走在街上看见别的贵妇时,依旧忍不住再次凝视,浮想联翩,就像曾经她羡慕别人一样。
即使最后她成为了人们嘴里「被羡慕的人」,但却一直没找到自己。
没有大升华的剧情反而让每个人发现剧中的自己,我们不得不承认,其实我们很难做到和自己的欲望真正和解,也许就是因为这样,消费主义的解决方案才能一次又一次的把我们说服。
其实,每次当我和别人探讨金钱给生活带来的困惑时,我自己的态度也总是摇摆不定,我会羡慕同龄人在我苦哈哈工作的时候去环游世界;我会在看到各种大牌包,掐算自己几个月的工资才能攒钱买一个;羡慕一些人的好生活得来全不费功夫,但又嫌弃一些只知道买买买,没有自己生活目标的人。20岁的时候的我能跟自己说给我10年的时间去拥有这一切,而随着年岁增长,眼界的放宽,我发现有越来越多自己负担不起的东西,但却又失去了20岁时改变自己的勇气。
直到现在我和很多30岁左右的人聊天时,问起理想的生活,她们的回答依旧是简单的:实现财务自由。
财务自由,消费升级是否真的能够让人更自由舒适吗?我不得而知。
体面的生活确实需要钱和物质,但是我们穷的时候都会用调侃的口吻来说「土豪」这个词,那当我们真的已经活了几十年却还是不停用物质条件度量自己的时候,我们真的不会觉得自己可悲吗?
在我开头提到的那个知乎问答中,一位名叫yinanli的答主说:还是在年轻的时候想明白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吧,不然二十岁买衣服欠下的钱,可能到三十岁还还不完。别说什么「直到垂暮之年,什么都不需要的时候,才会明白,那一次次犹豫间积攒下来的,只不过是悔恨和悲伤。」一个人暮年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为悲伤碌碌而羞愧,反而为年轻时没有买买买而悲伤,那么这个人也就这点出息了。
人在寒微的时候总想用点什么证明自己,但其实它们什么也证明不了。等哪天你站在那些东西面前,价格牌不再让你触目惊心的时候,说明买下它的时候已经到了。
钱是好东西,但是别被它绑住,挣钱的时候,别忘了自己。希望最后我们能财务自由,也希望我们能真正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