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配你的梦想绰绰有余
发表于2017-11-17 11:39 阅读(2)
你配你的梦想绰绰有余
作者:赤木与森
前些天姐姐姐夫出差,外甥托在我家蹭吃一周,喜欢小孩儿的我为了让老妈腾出手来做大餐,自告奋勇去接外甥放学。
到了学校,发现来早了,在教室门口边等边偷听他们的上课内容。
突然听到老师问他们一个问题:“你们的梦想是什么?”
小孩儿们都争着抢着举手要回答问题,有说要当宇航员的,有说要当医生的,有说要做老师的,个个谈到未来表情明亮,眼神发光,这一幕似曾相识,好像很久以前我也是这样。
我突然有点好奇,如果现在再问问朋友们这个问题,不知道会收到什么样的回复。
于是我将这个问题群发给了一部分同学和朋友,正是下班坐公交地铁看手机的时候,不一会儿就收到好些回复。
其实大多数回复都是意料之中,要么是问我抽什么筋,要么是感慨生活不易,梦想奢侈。
独独桃子的回复让我有些吃惊,她说:“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做现在的自己啊!”
通过这次吃惊之余开始的聊天,我才认识了一个我从没见过的桃子。
桃子出生在大西北撒哈拉沙漠边缘一个小小的贫困县,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华夏大地,她的家乡连地图上一个点都占不上。
小学的时候,她的老师曾经也这样问过他们,她没怎么犹豫,说自己要做很厉害的翻译官。在那样的一个小县城的小学里,没有外教,没有口语训练,没有语言环境,老师讲课全靠背语法,学生答题全靠猜蒙编,翻译官这样的职业听起来比宇航员更离谱。
这个英语高考都从来不考听力的地方,有位十一岁的小姑娘说要当翻译官,好像是一个天大的笑话。桃子的小学是单位附属小学,很快的,她想当翻译官的宣言传遍了整个单位。她妈妈回家很生气的问她知不知道翻译官是做什么的,天呐,她也只是在书上看到过,她才十一岁,她哪里知道那是做什么的。
她说不出话,从那以后也没有再说过这样的话,这件事就像是一个小小的插曲,再也没被她提起过,却也没有忘记过。
她拼命的学英语,从小到大她的英语成绩都名列前茅,高考时英语成绩是全县第一,一百四十五分,以接近满分的英语成绩考入了北京外国语大学。
这下前方总该有一点光明了吧,她想。
可惜她错了。
她的听力太糟糕了,口语也非常差劲,虽然如愿进了最喜欢的英语专业学习,但反映到成绩上却是寸步难行。
这么糟糕的自己哪里配得上那样高档的梦想。她想躲在被窝里大哭一场,却又掉不出眼泪——从小到大习惯了逆境里奔跑的人,偶尔想矫情一把都酝酿不出情绪。
她只好继续拼命学习,浑浑噩噩的推日子下山,每次考试临近就整夜整夜睡不着觉,上一年大学瘦了十斤。
总会好起来的,她安慰自己。
直到大二她渐渐熟悉了新的环境,也适应了学习氛围,从有勇气开口讲英语到熟练掌握英语口语也不过两年时间,她熬过来了,再一次清晰的感觉自己离目标不再遥远。
大三她非常幸运的得到了一个超棒的国际交流名额,她想去啊,可是费用太高了,一年要十几万,家里的条件她也清楚,根本无法负担高昂的费用。她不敢向家里开口,可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钱以后可以赚,机会错过就是错过了。一咬牙,她去贷了助学贷款,而这笔款直到去年才还清。
交流那一年,穷人的留学生活几多辛酸,不用赘述,但她觉的很值得。
一年回来后面临毕业工作,她的口语已经通过留学锻炼的流利,英语基础也非常不错。她鼓足勇气去考了外交部公务员,很幸运的通过了考试,如今在外交部负责外交业务工作,如愿以偿地做上了翻译官。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的那句话“即使在最难过的时候,我都会告诉自己,不要放弃,你配得上你的梦想。如果连你自己都开始怀疑你的梦想,还有谁能帮你呢?”
她讲完这些经历,不无唏嘘的感叹自己一路走来太过幸运。听到她明显谦虚的口气,我郁闷的撇了撇嘴。
真的只是幸运吗?我想恐怕不是的。
幸运是强者的谦辞,命运是弱者的借口。有实力的人才配得上幸运,有准备的人才抓得住机会。
如果当初被同学嬉笑过她选择放弃,如果当初被母亲斥责后她不再坚持,如果学业难堪的时候她换了方向,如果经济困难时她决定错过,哪一步走错,都不会有她如今理想坦然的生活。
当你再过些时日,坐在摇椅上回想人生,你会发觉原来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什么时候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决定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那个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作出选择的那一日在记忆里相当沉闷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都不明白是什么时候,已经走过如此多的弯绕曲折。
即使是那样什么都不懂的年纪,这些小孩都会本能的排斥过于优秀的人。我们多怕被人说自己和人不一样,每个人都庸常的活着就好,你出挑是错,沉默是错,与众不同就是错。
但我们有对未来最美好的憧憬,我们敢说出不切实际却勇气满满的宣言,我要当宇航员,我要做警察,我要当科学家,我要当医生,我要长生不老,我要很有钱,我要制造机器猫。我们不怕实现不了,我们相信自己配得上任何一种不现实。
随着年岁渐长,与众不同不再带有那些稚气的贬义,我们渴望与众不同,渴望为人瞩目,却开始耻于谈论梦想,早早失去了豪言壮志的勇气。
我们开始更加看重我该做什么而不是我想做什么,不再敢轻易的表达自己的欲望,只有在生活闲暇的时候拿出来晒晒太阳,然后感慨身不由己。
可是现实扯淡,生活残酷,为什么不能给自己一个机会,如果连自己都吝啬于给自己试错的机会,还有谁能帮你?
前几日和朋友聊天,正好也聊到此事。
她是业内很有人气的明星编辑,前十年以读书谋生,余下的日子想以写作为主,抓住机会实现曾经的梦想。
她今年刚刚出了第二本长篇,文字细腻,拥趸众多,却不知是不是被生存磨平了棱角,常常心虚的厉害。她对文字要求极高,为了赶进度急出了一身的病,期间进了好几次医院,手术伤口线都没拆就开始工作,一个人在小小的出租屋里捂了两个月,把这些年经历的人事感情揉杂进作品里,她写自己哭,我们看着也哭。
我见过许许多多的作者,她的认真负责绝对是个中翘楚,“哪里配得上你们的支持和喜欢”这句话却常常挂在嘴边。
另外一个朋友也想要以文字谋生,她年轻,有活力,敢表达,却在面对梦想的时候依旧有些畏惧不前。
其实就梦想这回事来说,没有配不配,只有敢不敢。
在50年代的加拿大安大略省出生了一个男孩儿。男孩子智商很高,大学专业是物理,但在毕业的时候,他也不知道他人生的目标是什么,也不知道他喜欢做什么。
父母说:你去做一个白领吧!他就去做了会计。
两年之后,他发现自己并不喜欢会计枯燥乏味的工作内容,所以他辞职,转行去做了木匠。没几年他又觉得这个不够刺激,又去做了卡车司机,八年之后,他已经33岁了。
父母和他有过一次谈话,他们说:孩子,我们已经觉得你是失败的,你33岁了,一事无成。
谈话过后不久,他看了一部电影叫《星际大战》,看完这部电影,他觉得终于找到人生目标了,他要去拍科幻片。
他辞去了卡车司机的工作,搬到了好莱坞。他拍的第一部电影成本很低,主演叫阿诺德·施瓦辛格。电影叫《终结者》,这个33岁还一事无成的男人相继又拍了很多电影:《异形》,《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他成了全球最炙手可热的导演,他叫詹姆斯·卡梅隆。
梦想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的难以实现,所以梦想成真后的成就感才更感人。
人生很长,人生很短,如果有梦想陪着你,那些需要你独自走过的路也许就不会那么的心酸和无聊了吧。
说出来被人嘲笑的梦想,才有拼命实现的价值。
你的坚忍,勇敢,韧性,耐心足以让你配得上任何。
你配梦想,绰绰有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