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忍耐之心启迪人生的心智
发表于2017-09-16 12:36 阅读(1)
让忍耐之心启迪人生的心智
古人强调的“忍”和“恕”等修身之道无不和“冷”带些关系,因为只有情冷才能心静。常言道“万物静观皆自得”,热情如火可以给人以生命力和无限温暖,但是冷静如水却有助于思考和判断。一个成熟的人待人是冷静的,处世是明智的,这样遇事才不会感情冲动,做事才会有条不紊。而观察人则是一门更加高深的学问,这需要一个很长的了解过程,孔子主张“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如果没有一个冷静的心态,就很难客观地评价一个人。
相反,如果一个人一味过分忍耐、一味地忍耐,那么,人就会变得越来越带有奴性,越来越自卑。有的人为什么只会忍耐?就是缺乏自信,多些自卑,对他人就只能无条件的顺从、服从。如果这类性质的忍的时间一长,变成一个人的个性习惯之后,就很快地转换成一种奴性,印刻在人的行为之中,时时、事事得依靠他人,变得离开他人就无法生存似的。这种忍耐太缺乏时代精神,太缺乏人的进取精神,太缺乏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了。
所以,“忍耐”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只有能够控制自己的人才能忍。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冷静,无论面对任何事情,如果情绪激动,都容易坏事。忍耐并不仅指忍下怒气而已,更需要小心谨慎。有时人的头脑一时不能冷静,但是如果知道自己正处于一种激动的状态下,一定要等到情绪平静下来,再回头判断当时所想的是否正确,这就是谨慎。许多人都是由于一时不能忍而遗憾终生。
那么,做人应该具有一颗忍耐之心的人怎样去践行呢?个人理解认为主要有以下五点:
具有一颗忍耐之心的人,应该做到胸襟豁达。心胸开阔,豁达大度既是一种生活态度,又是一种思想深度,认识程度的体现。因此,其本身就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个人的认识角度不同,需求不同,其对心胸开阔,豁达大度的理解和要求也不同。不要计较眼前得失。古人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之说,要知道,眼前的损失,可能就是日后的报酬。何况,任何个人的状况总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化比不足为奋进的动力,变比有余为助人之乐事。所以,遇事不能总从个人利益出发,要多从他人立场考虑。有人把忍耐性比作弹簧,具有能屈能伸的韧性。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时待人以宽。这就是说,相容接纳、团结更多的人,在顺利的时候共奋斗,在困难的时候共患难,进而增加成功的力量,创造更多的成功的机会。反之,相容度低,则会使人疏远,减少合作力量,人为地增加阻力。在与人相处时,要懂得随时体谅他人,在温和且不伤害人的前提下,适宜的帮助别人。而对人吹毛求疵,又批评又说教没完没了的人,不会有亲密的朋友,人家对你只有敬而远之。在与人想处时,要懂得随时体谅他人,在温和且不伤人的前提下,适宜的帮助别人。以严厉的态度对待别人,容易遭致他人的怨恨,反而无法达到目的。若要避免遭受的困扰,关键在于宽容他人。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时待人以宽。
具有一颗忍耐之心的人,应该做到淡泊明志。人要有五常“仁义礼智信”,才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后世所说的《大学》“三纲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后世称之为《大学》的“八条目”。唯有淡泊,才能心诚意正,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唯有宁静,才有一番格物致知,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实际上,淡泊明志是一种品德修养,指为人质朴、超逸、恬淡寡欲,确切的说,于名位功利兴趣不浓,缺少热情,不慕,不求,不挣,不经心,不在意,淡然置之。“不好交接俗人”,当然也不傲视,敬而远之,修炼自己,警醒自己,以免染上俗习陋气。“无欲则刚”,宇宙万物生生不息,全在欲望。这里的“无欲”是指非分之奢望。恬淡寡欲,“从容中道,圣人也”。不是没有进取心,不是逍遥于“世外桃源”,“一切不事事”;相反,正是为的宏大追求目标而具有的涵养、修养。淡泊明志,随遇而安,不作非分之想,心境安泰,必少许多失意之苦。
具有一颗忍耐之心的人,应该做到耐烦有恒。古语有云:“忍一言,息一怒,饶一著,退一步。”俗话亦云:“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说的都是一个“忍”字。人有一颗忍耐之心,才能成就非凡的挫折。成功往往是在你忍受了常人所无法承受的痛苦之后,才出现在你面前的。立身成功的秘诀,只在于“耐烦有恒”而已。做人就是要耐得住诸多烦事,能够包容一切人事物境的纷攘,不怕责难,不怕干扰,时时观照内心的杂念妄想,才能在不断的挫折和困难中成长。人能耐得住烦是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耐烦不是天生的,专注则需要修炼。只有具备了耐烦的天分,才有条件去修炼专注。但人光有“慧根”是不行的,还得不断修炼,在乎耐,在乎烦。把烦当成人生的调料,在享受烹饪自己的过程中,让耐烦变成一种乐趣,才会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人生常常会遭遇困难、挫折、磨难,有的人会一蹶不振,停滞不前,有的却能坚韧忍耐,笑对磨难。“耐烦”是一种艺术,“有恒”是一种希望。耐烦、有恒,才会通晓;有恒,修行才有成就;耐烦、有恒,做人才能通达。
具有一颗忍耐之心的人,应该做到包容谦让。包容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高尚品格与修养的体现,更是构建和谐社会诸多重要元素中所不可或缺的,是减少纠纷、营造和谐稳定环境的一剂良方。古人把责己严、待人宽作为相互交往和为人处事的准则,告诫我们要心存好意,学会宽容,把握宽容,运用宽容。天下之大,形形色色的人群,不可能每个人都让你如意,使你事事顺心,关键是正确对待,学会宽容。如果你不能原谅对方,使自己生活在愤怒及痛苦里,并时刻挖空心思报复对方,发泄心中的愤恨,在惩罚别人的同时你会发现,你也是受害者。别人犯了错,如果你宽恕了他,他一定会心存感激,对你肃然起敬。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样做傻气、吃亏,但在胸襟坦荡的人眼里,对人包容也是一种幸福,因为在包容别人的同时,也化解了自己与他人的恩怨。事实上,一切能忍耐会忍耐善忍耐的人的头脑都是非常精明的,人与人之间各有差异的客观存在,各人有各人的思考方式,若是大家都能互相学习,彼此宽容与谅解,就能融入和气氛围。无论彼此有何不同,都各有长处与缺点,如果能学习别人的长处,赞美别人的长处;努力改正自身的缺点,而含蓄地指出别人的缺点,即可共同提高水平。
具有一颗忍耐之心的人,应该做到逆境磨练。逆境是磨炼意志的好机会。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历史上所有身处逆境而终有成就的人,无不经过这样的艰苦磨炼。世界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任何事业的成功,如果离开了艰难险阻和挫败的孕育,都是不可能的。逆境可以磨炼一个人的意志,促使他走向成功。如果你身处逆境,千万不要为此而懊丧。因为只要你经得起挫折和失败的考验,逆境就会成为你成功的有利条件。克服逆境的挫折关键是战胜自己,即克服自己面对挫折时的恐惧、难过和绝望等消极情绪。生活中难免遇到挫折,不同的人对待挫折的态度不同。面对困难,不气馁,不回避,笑对挫折,勇于担当,以乐观的态度克服困难,在逆境中愈挫愈奋,才会逐渐磨练出坚强意志。
文/罗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