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体谅是人之间的理解与支持

发表于2017-09-16 12:42 阅读(7)

体谅是人之间的理解与支持

体谅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体谅需要相互沟通,体谅需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人与人之间体谅,多么需要善解人意,需要宽容和体谅。懂得相互理解,相互体谅,相互信任,就是一种尊重。
  
  孔子提倡人要做到“仁、义、礼、知、信”,就是告诉做人的基本原则是自身修养好、懂得尊重别人、讲礼貌、讲诚信。生活中,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懂得尊重别人,只有这样,别人才会尊重你,学会尊重别人的人才是一个聪明的人。
  
  一个真正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必然会以平等的心态、平常的心境去面对所有人。一位作家曾经说过,被别人尊重是一种幸福,能够尊重别人则是更大的幸福,要想做一个幸福的人,就要懂得尊重别人,而尊重又是相互的,当你主动尊重别人,给人以真诚、温暖与鼓励的时候,别人也将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你。懂得尊重他人,是一种为人的高尚品质。
  
  当懂得了对别人的尊重,凡事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就会理解别人的做法与行为,才会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和理解。懂得了尊重与理解,才能在言行上表现出宽厚与仁爱;才能在红尘中寻找到一席温馨与宁静的心灵空间;才能在茫茫人海中拥有挚爱的亲朋;才能让身边的人感知到你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生活原本就是和谐的,当我们怀有一种宽厚的心态去理解他人、拥有一腔真诚的胸怀去尊重他人,我们同样也会得到他人的敬重与理解。
  
  那么,做人应该拥有一颗体谅之心的人怎样去践行呢?个人理解认为主要有以下五点:
  
  拥有体谅之心的人,应该做到换位思考。换位思考的实质,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人与人之间少不了谅解,谅解是理解的一个方面,也是一种宽容。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理解,信任,并且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互相宽容、理解,多去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换位思考,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的一冲处理人际关系的思考方式。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理解,信任,并且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互相宽容、理解,多去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
  
  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它即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理解,信任,并且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互相宽容、理解,多去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换位思考,不是随便说了就算,真正的换位思考,要建立在良知之上,要建立在正义之上。
  
  拥有体谅之心的人,应该做到和谐相处。搞好人际关系是一门艺术。所有的人都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臻于娴熟。希望你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作一个自我分析,从而冲破自我封闭的篱笆,虚怀若谷,去建立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
  
  自古以来,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很讲究的:和得来的就来往,谈得来的就交谈,反之则互相排斥,不相往来也不交谈。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这种现象:人与人之间成为朋友的,也有因为相处不好而成为仇人的。
  
  在生活中,一个善于体谅他人感受,多从别人的角度想问题的人,总会受到别人的尊敬的。同事、朋友相处,不能时时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应当多考虑别人的感受,约束过于个性化的言行举止,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和秩序。这样可以减少摩擦,避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如果每个人都我行我素的话,必然搞得一团糟。
  
  要想获得别人的帮助,你就要带着真诚和热情去帮助别人。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谁都会难到暂时的困难,谁都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如果你帮助了别人,自然地别人也会反过来帮助你。而你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也会体验到施助的乐趣,给予的同时得到了快乐。而互帮互助会使你和人们之间平添几分友爱与和谐。
  
  拥有体谅之心的人,应该做到宽厚待人。体谅是对人的一种尊重,只有学会体谅别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谅解需要宽大的胸怀,心胸狭窄的人一辈子都不懂如何体谅别人。体谅他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人与人之间,多么需要善解人意,需要宽容和体谅。高尚的胸怀,并非一定要在轰轰烈烈的壮举中才敞开,平凡的小事里,也能把爱洒向人间。
  
  只知道让别人体谅自己,而不知道如何去体谅人的人,他是可怜的,也是不幸福的。我们相信,每一个有坏处的人,都有他值得人同情和原谅的地方。这一个人的过错,其他每一个人都有可能犯同样的错误,当你做错事的时候别人不体谅你,你是什么心情,换个方位思考,当别人做错事的时候你不体谅他,我相信他的心情一定和你做错事的时候别人不体谅你的心情一样。体谅了以为别人带来开心,也可以为自己带来幸福。
  
  拥有体谅之心的人,应该做到设身处地。体谅别人的处境和感受,只有满怀善意才可能做到设身处地,超越自己的主观感受,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体谅对方的心情,理解对方的行为。站在对方的立场,使他认为你把他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一样,这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魅力所。在人与人交往时,应学会以善良之心理解人、关心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遇事要经常想一想,假如这件事发生在我身上,我会有什么感受?我希望别人怎样对待我?我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我就怎样对待别人,我不愿意别人这样对待自己,我就不要这样对待别人。做一个知情懂理,品德高尚的人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职责。
  
  由此可见,凡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不仅于人有利,对己也是有益的。能使自己和别人的心灵沟通起来,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在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中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道德原则。
  
  一个人于是能否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反映出其道德修养的高下、道德自律性的强弱。一个道德修养高、道德自律性强的人,遇事总会设身处地地为亲人、朋友、同志或群众想一想。凡事都要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是通过角色互换的心理体验,更好地理解他人,体谅他人,表现了对人的尊重和爱护。
  
  拥有体谅之心的人,应该做到将心比心。中国有句成语,叫作“将心比心”,意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与他人相处时,人们经常想到“理解”这个词,每个人都渴求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需要理解的心呢?就是说理解别人和被别人理解确实是不容易的事。而“将心比心”则是理解的最好前提,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将心比心,要遵循的原则是:“广结善缘,断诸恶缘,自净其意,付诸行动”。将心比心就是理解和包容。宽容与理解是做人的一种美德,也是为人处世的一个准则。相信人心换人心,世间有真情;相信心与心的感应,更相信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
  
  将心比心,好说难做。难在真正将心比心,难在真正换位思考,难在真正付诸行动。如果在平凡的生活中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大家就会幸福许多,一切关系也就都融洽了。
  
  生活是门艺术,如果每个人都能在守好自己本位的同时,多多给予他人关爱和理解,那么快乐和希望就会象阳光一样照亮和温暖我们的生活。人生的道路从来不是平坦宽阔的,如果在与人交流时能保持将心比心的立场,相信我们的人生道路就会是一片光明。
  
  文/罗文博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