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减少刷朋友圈浪费的时间?
作者:Lachel
我想,很多人都有过这种情况:拿起手机刷朋友圈,一刷就是大半个小时,一直不舍得放下。
可转过身你问他记住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却又说不出来。这里,把朋友圈换成微博、豆瓣、知乎,都是一样的。
人似乎总有这么一种习惯:不知疲倦地刷着社交网络,浑然不觉时间的流逝。
尽管刷了大半天,除了别人的各种热闹状态,什么都没有记住。但是这种情况还是日复一日地发生着。
表面上看,这很简单啊,就是因为无聊嘛。实际上,并不仅仅如此。
如果说只是因为无聊,那如何解释我们在很忙的时候、在工作的时候、在明明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的时候,仍然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不知疲倦地刷朋友圈,至少涉及到三个层次的心理机制。
1、信息
回忆一下,在你童年的时候,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经历:
某个新奇的玩具(或者服饰)突然流行起来,班里的孩子们就会一窝蜂地去抢购,一两天内,班里就会人手一件。
偶尔几个没有买到的小孩,也会各种哭闹缠着父母要买,否则就会觉得自己成了异类,不敢面对同学的眼光,上下学也要躲着别人。
当一种现象成为一个群体中的「文化共识」,或者一种资源成为一个群体的必需品,群体里的所有成员就都会被驱使着向它靠拢。
那些无法占有这种资源的个体,就会被群体所孤立。而在我们那进化了数百万年的大脑看来,被孤立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群体地位的降低,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意味着很可能被淘汰。
在幼儿园里,如果大家人手一个某某动画片同款玩具,那个空着手的孩子,就很容易被大家排斥,不愿意跟他玩。
同样,在一个大学里,如果有人没有手机,或者用的是十年前的塞班手机,也很可能招致别人异样的目光。
无论旁人有意或者无意,无论当事人自己怎么想,「与群体不一样」很多时候就意味着失败者。
而在我们这个时代,什么资源是最普适、最常见,又最不可或缺的呢——信息。
我们可以接受各种各样的人,但我们可能很难接受有人完全不知道所有新闻、不懂得任何新兴词汇、不了解任何热议话题。如果真的有这样的人,他也很可能到处都被排斥。
所以有个段子,说过去要弄死一个人很困难,断食断水都未必能很快成功。现在则简单多了,你不让他上网就行了。
如果给一万块,让你一个月不能上网、不能读书,也不能与人交谈,你愿意吗?我是不愿意的。
所以,在这里,刷朋友圈很多时候是一种信息焦躁的体现。
当我们一段时间没有获得新的信息——可能一两天,几个小时,甚至可能几分钟,因人而异,我们就会陷入一种莫名的焦躁感中。
这种焦躁与无聊空虚很相似,但又全然不同。它跟我们所处的状态没有太大关系,仅仅是因为大脑长时间得不到「新鲜的刺激」罢了。
我们早已习惯了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习惯了不停地在身边的环境寻找新鲜事物来刺激大脑,让它长时间保持活跃。
一旦缺乏刺激,大脑就会变得疲倦。这几乎可以称为「信息成瘾症」。
我们长时间地刷媒体、社交网络,未必是因为这些信息对我们真的有用。很多时候,只是因为这个过程能够持续不断地产生新鲜刺激,让我们的大脑变得活跃,认为「没有受到抛弃」。仅此而已。
2、距离感
人永远是群体的动物。我们最基本的需求,是安全和安定的需求。如何感到安全?最基本的方式,就是抱团。
人需要参与到群体当中,才能真正感到稳定。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你作出任何行为和决策,背后都有着群体作为靠山。你永远不需要一个人去面对所有压力和负担。
我们总是倾向于拉近自己与群体的距离,来让自己融入一个群体之中。
很多公司,当需要开除员工的时候,都不会直接开除,因为这样需要赔偿工资。他们会怎么做呢?
工资照发,但会把你的工作移交给别人,开会时也不叫上你,平时也把你当空气……这样过了一个月,很多员工就会受不了,自己提出离职。
为什么明明工资照发,工作少了,你却待不下去呢?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感受到这个群体正在慢慢变得疏远,你正被这个群体排斥。
你会发现你与群体的距离正在逐渐拉开。慢慢的,就会对自身的存在感产生动摇。
为什么很多人在家里工作、做事、玩手机的时候,喜欢打开电视,即使什么都听不清楚,也要让它开着?
就是因为,通过电视发出的声响,通过这种仪式一般的方式,可以让自己确信:自己跟世界正在以某种方式产生着联系。这就是一种拉近距离的方式。
尽管没有任何信息和新鲜刺激流入,但光是听到外部世界的声音,以及“与其他人在做的事情一致”的心理感受,就足以拉近你与整个外部世界的距离。
同样,刷社交媒体,就是通过了解别人的生活状态,让自己感到「我跟别人还有着联系」。
通过社交媒体,我们可以窥见别人的经历、言论、日常生活,甚至可以窥见:最近发生了什么?大家都在关注什么?都在讨论什么?
即使我们不参与,只是了解这些,也足以拉近我们与整个世界的距离。
更进一步,在社交网络上,你还可以通过点赞、转发、评论,这些是个APP都会有的互动途径,走进别人的生活,参与大众舆论,彻底地将这种距离消弭。
这就是社交网络所给予我们的,对参与感和距离感的满足。
3、反馈
如果说「信息」和「距离感」是驱使我们去刷朋友圈的主要因素,「反馈」则会告诉我们:为什么一刷起朋友圈,就会停不下来。
反馈是什么?很简单,在我们的大脑中,存在着一个奖赏回路:
当我们做出一个行为,立刻就能获得结果,并且这种结果是有益的,那么我们大脑就会认为这种行为对我们是正面的,会继续鼓励我们重复这一行为。
如果我们的行为无法产生即时的结果,我们的大脑就会要求我们停下或者放弃。
原因很简单,大脑会认为这种行为是无效的,是在浪费精力。而在远古时期,浪费精力就意味着竞争劣势,也就意味着失败和死亡。
所以,为什么我们很容易沉迷游戏,却总是很难学习?因为游戏中到处都存在着大量的即时反馈:
打怪会有声光反应;杀死一个怪会有经验值;运气好还会爆出装备……这些无处不在的正反馈,鼓励着我们投入时间和精力。
而学习基本都无法产生任何反馈。
你一天背了一百个单词,跟背十个单词,跟一个都没背,不会有任何差别。你的头顶不会伴着悦耳的音乐突然冒出一个“LevelUP”,也不会从天上降下彩带和丝带来为你庆祝。
这就可以说明,为什么我们会不知疲倦地刷社交网络。因为只需要轻点刷新,或者手指下拉,就能看到新的讯息。
这对我们的奖赏回路来讲,简直是再丰厚不过的正反馈:付出的成本极低,但得到的回报很高。
因此,我们的大脑会要求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刷朋友圈,直到没有新的讯息产生,或者我们已经感到疲劳,新鲜事无法再给我们强有力的正反馈,这种行为才会停止。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管住自己的手,减少因为刷社交网络而浪费时间的情况呢?可以试试下面几种方法:
01、给自己正在做的事赋予一个意义
上面所说的机制都属于本能。而人是有理性的,克服本能的方法,就是强化理性。
如果你觉得一件事情很重要、意义重大,你就不容易分心。原因是,除了即时反馈,还有一种机制会对行为产生鼓励,那就是「预期」。
如果一件事情我们预期会有非常丰厚的收益,或者不做的话会有非常大的损失,那么即使它很无趣、很艰难,我们也可以坚持下去。
02、为自己设定短期目标,并不断攻克
同样以学习为例,学习是没有反馈的,但我们可以人为地为它设定反馈。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为自己设定每天的目标。比如,今天要背100个单词,如果成功实现,就奖励自己一顿大餐——当然,这比较考验自制力。
比较流行的方式,是加入一个群,依靠群友的力量来约束自己。比如,每天都要读一本书,写1000字书评,如果没有发出来,就得在群里发一个红包。
这样,一方面可以约束自己,不至于分心;另一方面也可以逐渐积累成就感,让学习渐渐变得跟刷社交网络一样有趣。
Deadline是治疗拖延症最好的方法,对分心也同样适用。
03、将漫无目的的浏览,变成有目的的探寻
如果这些方法都无效,你就是想刷社交网络,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尽量不浪费时间呢?可以试试这样:
当你刷到一个新闻,或者一个不认识的概念时,停下,去搜索这个新闻(或概念),直到你完全掌握了它为止。
这样的好处是什么呢?你同样在获取信息、拉近距离、得到反馈,但是同样一段时间过去,你至少了解了几个新闻,弄懂了几个新的概念。
这段时间对你来说至少不会毫无收获。如果你还在为浪费时间而懊恼,不妨试试。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