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应该具有一颗厚德之心
发表于2017-09-18 13:17 阅读(10)
人生应该具有一颗厚德之心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上,无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还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无不都以高尚的道德作为至高境界。宋代文人苏辙就曾写道:“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至”。这就说明,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厚德”出自《易经·坤卦》中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指人才素质规格。《易经》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所谓厚德,即强调德性的修养。儒家讲内圣外王,可见外王的基础还是内圣。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八纲目中,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五条属于“内圣”的范畴,所讲的亦都不外是德性的修养。
由此可见,厚德,可谓中国传统文化中之精粹。厚德,不是抽象的空洞物,而是实在的具体物。古人称德有其五,取名“五德”,且文武有别。文者,其“盛德”为孔子在《论语·学而》中倡导的“夫子温、良、恭、俭、让”;武者,其“德备”为孙子在《孙子兵法·计篇》中推崇的“将者,智、信、仁、勇、严”。无论是文,还是武,只有“五德”俱全,才可能精、神、魂、魄、意五气朝元。毕竟,眼不见而魂在肝,耳不闻而精在肾,舌不声而神在心,鼻不香而魄在肺,四肢不动而意在脾。有了“五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才会落地生根、生机盎然。
人生对道德追求,不仅是美好价值的坚守者和弘扬者,更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和创新者。这个源远流长又被赋予时代内涵的命题,将鞭策和激励每一个人。
那么,做人应该具有一颗厚德之心的内涵有那些呢?个人理解认为主要有以下五点:
厚德之心是做人的准则。“厚德”是人生的基本道德准则,厚德是做人的基础。百事以德为先,无论是为人处事,都要以厚德为准则。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也是当今时代要求。纵观古今中外,那些圣贤、先哲、伟人无一不是宅心仁厚。老子、孔子之所以成为圣贤之人,是因为他们拥有了高尚的德行;虞舜之所以能感天动地,是因为他以仁孝做人。道德,是大自然运转的一种法则,人类之间也有相处的道,那就是常说的五伦关系: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君臣有义、朋友有信。这五种关系在大自然,是道德的范畴。厚德,言主体内在的素质、操行和境界,弘扬崇高思想情操和道德修养,继承优秀传统道德,树立高尚道德。故“厚德”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人生必须践行的道德准则。
厚德之心是为人的品质。古人云:“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讲德,百姓也讲德。生而为人,厚道是基础。这里告诉人们,一要有德,二要厚德。没有道德,不成为人,没有深厚的道德积累,也不能成为有意义的有大作为的人。一个人活在世界上,需要有德,更需要厚德。有如庄子《逍遥游》中所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人之德不厚,则行将不远。”意思是说,做人要有道德观念约束,做事要有规有矩。讲厚德就是做人的基本操守。
厚德之心是处人的风格。人们常说:道德情操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情操是火,点燃希望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情操是路,引导人们走向灿烂辉煌。总而言之,做有道德的人中华民族历来推崇做人的道理。“厚德”是品质,就是人文厚重、崇尚公德、重情尚义,展现了以德文化营造精神家园、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一个道德滑坡、诚信缺失、情感淡漠、人际关系紧张“厚德”是知与行的统一。道德规范只有内化为人们的道德修养,转化为人们的道德实践,才能成为改变社会风气的强大力量。弘扬了传统美德,反映了时代要求,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基本遵循的主要内容。
厚德之心是塑人的品行。品味是实干出来的,而不是表演出来的。做人有品位,不在声高气粗,而在细微行动;不在抛头露面,而在埋头做事;不在自我表扬,而在群众口碑。做人讲品德,做事讲德性,是做人不可缺少的素质。我们应该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理解与践行。作为普通人,要忠于家庭,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家庭所赐,家庭是每一个人的最终归宿,没有了家庭就没有了奋斗的根据地,更没有奋斗的动力,因而不能以个人自利而损坏家庭关系,损坏家庭利益。家是国的细胞。中国自古以来,家国同构。对国忠,就是对家忠,反过来,对家的忠诚也能体现对党对国家的忠诚。
厚德之心是施人的美德。厚德之心要善于由大及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决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细小而不足为。要有“先人后己,先公后私”的思想觉悟,始终把他人利益置于自己利益之上,好事、喜事首先想着他人,不搞近水楼台先得月。有高尚的道德行为和优良的道德品质的人,做人事事讲品德,做事处处讲道德,宽容平和的人,厚德载物,雅量客人,推功揽过,能屈能伸。“原谅失败者之心,注意成功者之路”,处事方圆得体,待人宽严得宜。其表面平凡,实则内聚,心中有坚石般的意志,胸中有经世济邦之策。其心,青天白日;其才,玉韫珠藏。居轩冕之中,不忘山林之味;处林泉之下,须怀廊庙之经纶。内不见己,外不见人,施恩于人是出于真诚,而不是利用别人来沽名钓誉,信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光明磊落,纯心做人。
那么,做人应该具有一颗厚德之心怎样去践行呢?个人理解认为主要有以下五点:
做厚德之心的人,应该要有宽厚善良的心。宽厚善良是一种胸怀,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体系的基础和核心。要有宽容之德。有人说,世界上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广阔的是人的胸怀。这句话很有哲理。其实,人的内心蕴藏着很大的包容性,人越是宽容他人,就越容易获得尊重。有句古训叫做“律己当严,待人当恕”。冰释前嫌可以换来理解、换来和睦、换来友谊,而耿耿于怀只会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当然,宽容并不是无原则地由其肆意妄为,而是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给他人以足够的空间和改过的机会,做到宽厚而严肃、柔和又坚定。
做厚德之心的人,应该要有厚德载物的品。厚德载物就是待人接物,应该像大地一般,具有宽宏大度的胸怀,包罗万象的气魄,悲天悯人的情怀。厚道是人性中的真善美,它是以心换心,以情换情。厚道不是懦弱,也不是无能,而是一种气度、一种雅量。厚道的人心底无私、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心灵清澈而见底。同时,每个人都应该学会与人为善,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素昧平生之人有难,拔刀相助,是谓小善;危难之际,赴汤蹈火,舍生取义,是谓大善。但是不管是小善还是大善,只要永远有一颗善心,便足以让你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做厚德之心的人,应该要有品行端正的态。古语讲“先修身而后求能。”客观地指出了人的修养、品行对于个人价值的重要性。一个品行不端的人,仕途上也许能够上升到一定层面,但最终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所以,有了好的人品作保证,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为人才有正气。品行端正至少包含三层意思:第一要正直。一个正直的人,会体现出巨大的人格魅力。人生在世,只有把自己这个“人”字写正了,才会有服众的底气和被尊敬的资格,真正做到“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第二要严谨。严谨是对生活负责任的一种态度,是遵守客观规则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对自己修身的更高要求。要把“严谨”二字时刻悬于脑际,慎言、慎行、慎独、慎思;第三要忠诚。“忠诚”是对一个人生活中所扮演的各种角色是否合格的一个检验标准,是惠及他人的一种大德。人各有所事,便应各有所忠,
做厚德之心的人,应该要有诚实守信的意。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作为一个人,却不讲信用,不知那怎么可以。信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范畴,出现于春秋时代,信是诸侯争霸中的道德要求。诚信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是维系和保持人与人之间正常交往、关系融洽、和谐相处的关键所在。“君子修身,莫善于诚信。夫诚信者,君子所以事君上,怀下人也”。诚信也是现代社会最昂贵的资本,没有诚信交不了朋友,没有诚信谈不成生意,没有诚信干不了大事。如果说起话来油腔滑调,做起事来虚无缥缈,你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你在这个圈子中就不好立足了。而为人要做到真实可信,就必须保持一种坦率的态度。所谓坦率,就是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直截了当、开诚布公、直奔主题,不弄虚作假、不言而无信,不耍小心眼、不搞小动作,做到心底无私、襟怀坦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因为真心换真心、真情换真情,坦率要比虚伪建立的关系更持久,真诚要比圆滑换来的友谊更珍贵。
做厚德之心的人,应该要有负有责任的愿。人生于天地间,各有责任。对忠诚是一种责任,对亲人的关怀是一种责任,对朋友的帮助也是一种责任,等等。你扮演的角色越多,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多;作为一个人,就要忠于家庭、忠于亲人;不要让自己成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只要能够做到诚信而坦率、正直而忠诚、宽厚而善良、严谨而负责,你就是一个合格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由此可以这样说,人生的一切成功,归根到底,都是做人的成功;人生的一切失败,归根到底,都是做人的失败。
文/罗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