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直觉就是心灵的声音

发表于2017-09-18 16:34 阅读(5)

直觉就是心灵的声音

作家想,在剩余的人生岁月里,我要用爱来协助我了解时间的本质。
  
  他捡起了一张纸,是空白的。第二张也是空白的,所有的纸张都是空白的,他走向门,把门打开,门外什么也没有,只有一望无际的平原,这时他才了解,这些白纸其实就是他想写和读的书,写和读终于结合在一起。
  
  对这个故事你有什么看法?当一个人突然对时间有了看法或者体悟,往往是表示,这个人可能有点年纪了,一个人突然会对生命的问题感兴趣,也可能是对青春的不舍与留恋。
  
  时间是一种空茫的光影,是瞬息也是永恒,是消逝也是新生的延续。
  
  时间使人求取生活的愿望,使生命获得成长的启示,人应珍惜美好的时光,在人生的旅程中,把握美好的时光,勤于自己有兴趣的工作,精心研究,创造真正完美的事实,并全心全力努力,达到你的目标。
  
  时间是一种很奇妙的感受。孔子在川上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是逝者,它像流水一样的源源而来,但也不为谁而稍做停留,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愈想留住时间,它反而流逝得愈快。
  
  很多都希望人生有"永恒"的存在,事实上,现实的人生根本没有永恒,永恒只存在心中、梦中,不过一个人若能打破对时间浮面的认知,永恒是有可能存在的,这也是一个颇具智慧的思考题。
  
  所以,要珍惜时间,随时能够体验并完成想做的事。因为,当下即永恒。佛经云:"刹那生灭"。如果每一个刹那都是独立存在的,那么你曾做过的事、说过的话,都会在时空中存在、停留,即使是你死了。例如伟大的作家、诗人、艺术家、画家、音乐家在当时写下、画下了不朽的著作,经过了千百年后,当我们现在看到他的作品,仍然能和他心灵交融,那么当时的"刹那"就变成了永恒。
  
  诗人曾感叹说:"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若世事皆可不变,却独不逝的繁华,这就是时间。
  
  寻找一个答案
  
  "直觉就是心灵的声音"。
  
  当然,直觉不一定是如生死关头般的传奇,它也可以是生活中的一些奇妙感受或感动。
  
  它可以是心血来潮时,却使你突然想从烦闷的事务中脱逃,它可以是一股不对劲的感觉,使你发现一些事物的蛛丝马迹,它可以是一股莫名的悸动,使你从人海中找到真正适合的伴侣,它可以是一股默默的自信,支持你在困境中一步一步走下去;它可以是你无意中翻阅的一本书、一篇文章、一首歌,而里面刚好印着你正需要的智慧讯息;它也可以是一阵凉风、一抹月色,一刹那的灵光乍现,却使你的人生风景里忽有所悟。
  
  有时候,要遵从直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个时候必须沉静下来,让杂质缓缓沉淀,等水透清明时,才能再度看见你的直觉,你将会了了分明,心就是最好的答案。
  
  直觉并非是率性。
  
  率性是顺着自我的好恶而贸然行事。有时候它会与直觉相通,有时候它会把事情搞的一团糟;但直觉则超越了狭窄的范围。
  
  人生有太多的时候,需要自己去寻找答案,用时间、精力以及心灵,去体会,去面对困扰着我们的问题,然后,自己去解决或者寻求答案,这样才能使我们成长。
  
  奥修大师说:"所谓心灵运动,只是顺着河流飘游,不是动、不是努力,是接受生命、欢笑与爱和静心。"
  
  只有你自己的内在生命,才是你唯一存在的真理。
  
  去找寻找你自己。
  
  我想,心就是最好的答案。
  
  心灵深处的意义
  
  莎士比亚说:"一个人的目的,不在他的生命里,而在他的灵魂中;不在于生活环境的外表,而在于心灵内部焦点的深处。"
  
  人的心性能力决定了我们是否能觅得较高生命精神的享受能力。
  
  我们所处的世界如何?主要是我们以什么方式来看待我们所处的世界。
  
  每个人的心灵也并不全合乎他周围的环境,各人都活在他自己的心灵世界中。所能体悟的,也就是自己的观念、感受和意欲;
  
  在世界的影响也不过促使我们体悟自己的观念、感受和意欲。
  
  也正因为如此,世界相同,各人却大异其趣;有人觉得生命枯燥乏味,了无生趣,有的人又觉得生命充满着趣味盎然,极具意义。其实每一个人都受自己的潜意识来限定。
  
  心灵的财富是唯一真正的宝藏。内在丰富的人才是幸福的人,缺乏内在生命的人,就如同暮冬深夜的冰雪,既冰冷又暮气沉沉。如果你凡事只注意外表,往往就失去了了解其内蕴的机会。
  
  天下没有走不通的死胡同,所以,你要尽可能的寻找出路、寻找可能,不要把自己陷入绝境。
  
  有一条路是可以通向永恒,那就是心灵深处的意义。
  
  生命的原动力
  
  作家林清玄说:只要有水,鱼就可以向前游;只要有天空,鸟就能继续飞;心也是如此,只要心水盈满空间广大,就可以永远向前飞。
  
  心灵的生命有如阳光时,也正是灵性生命活跃的表现,生命的活力自然就充沛,这就是生命的原动力。
  
  目前以译书为主业的胡因梦,从二十岁到四十五岁的灵修之路和生命经验相呼应,从早年的存在主义到近年的新世纪,她一直是自己成长路上的督促者,加上每一个阶段也适时有人带领她进入不同的修习领域,使得她一路丰收。
  
  喜欢独修,不爱参加集体式的修习,然而她近年带领读书会和成长营却是越带越有劲,不但在台北、高雄带领成长营,在灵修的路上,胡因梦一直有良师益友相伴,而今她则像传道者般,不吝惜的把自己的信仰与更多人分享。
  
  二十七岁时接触到王季庆译写的赛斯理论,使她大开"心"界,终于找到自己能够接受的学习方向,她喜欢寻找能够禁得起检验的思维,而这类作品正符合她追求的诚实原则。
  
  胡因梦自称有学习的洁癖,不喜欢直观笼统的道理,喜欢禁得起验证且清澈精密的思维,这些年来她潜心译书,也就是要介绍她读过且禁得起分析和验证的大师作品给更多的人,她呼应了生命的经验,成就学习的洁癖。
  
  胡因梦认为:"人生到某个阶段,关心的不是物质,反而是精神面的绝对纯粹,关心生命、死亡、人与人的关系,以及灵性世界。"
  
  一个人的思想、言语、行为,在运作时,都是一种能量:譬如你认为财富对你很重要,那么你不断的想行动,就像许多大企业家一样,那么你就可创造你想要的财富。若你认同心灵的价值,你就可以成就灵性的世界。
  
  人会因为年龄而有阶段性的不同,新时代的观念是时时自己观照自己,就能在每一个阶段时时看顾自己、洞彻自己,能够时常有"活"的生命,也才有活的生命力。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