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里,如何“不浮躁”地活着?

发表于2017-09-18 20:37 阅读(2)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里,如何“不浮躁”地活着?

也许,由我来现身说法,讲几个“怎样做一个不浮躁的人”的例子,会更生动一些。但因为故事的主角是我自己,我就不敢讲了——我其实很害怕,我一讲,会有一些浮躁党站出来骂:“你这个人,优越感怎么这么强?”然后,我就无话可说了。
  
  “马云让我真的浮躁,莫言让我假装低调,苏清涛让我学会思考。”这篇文章已经在稿库里放了一个多月了,一直没机会发。今天,突然收到这样一条读者留言,我便立马决定发出来。
  
  为了不给其他人鄙视我的机会,我决定先发制人地自黑一下:这个标题,读起来很拗口,一点水平都没有。连小学生都知道,“浮躁”的反义词,不应该用“不浮躁”。
  
  不过,我查了好久,都没搞清楚,究竟哪个词用来当浮躁的反义词比较合适。沉稳?踏实?不知道,所以,最终就用“不浮躁”来取而代之。
  
  在前几年,如果你问我,最讨厌那种人,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无趣的人。“有时候,我宁可喜欢一个有趣的坏人,也懒得搭理一个无趣的好人。跟无趣的人说话,让我感到窒息,我会忍不住发出悲叹‘天哪,我究竟是造了什么孽啊,居然遇见这样的人’。”
  
  但最近几个月,我“最不愿搭理的人”里面,又增加了一类:浮躁的人。其实,无趣跟浮躁,往往是互为因果;这两类人,也是高度重叠的。
  
  浮躁之人,最大的特点是:不能静下心踏踏实实地做完一件事情。他们既没有能力没有机会坐热板凳,又不安心做冷板凳,因此,每日都在委屈和失落中度过。
  
  这些人常常会抱怨,这个工作太简单,学不到东西了,可问题是,这份很简单的事情,你能不能百分之百地做好?如果连这个简单的都做不好,凭什么要求更有技术含量的?会不会,你认为学不到东西,关键原因是,你在做的时候,只是带着怨气,以完任务的心态去机械地重复,而并没有用心去思考、去总结,结果是,哪怕做过了几十次,你的水平仍然是原地踏步?
  
  我们常埋怨自己的工作枯燥乏味,但你的工作再乏味,难道比流水线上的活还乏味吗?远的,瓦特,一个普通的学徒工,够乏味的吧?但人家照样能发明出蒸汽机。近的,我们身边有多少高级工程师、企业家都是从流水线上起家的,但他们勤于动脑,并善于从工作中发现乐趣,而且也很有职业荣誉感。
  
  比工作的乏味更可怕的是,你的人也日渐乏味。工作乏味不要紧,但你自己,一定不要成为乏味的人。
  
  浮躁的人还守不住孤独、耐不住寂寞。一方面,他们既不懂得说话的艺术,另一方面,却又有着极强的表达欲望,不说话就能憋死。他们总是无法克制住跟别人搭讪聊天的冲动,但是,在聊天的时候,他们又完全没耐心听完别人说的是什么,甚至在根本就没有听懂的情况下就急着发表自己那完全驴头不对马嘴的见解。并且,还不接受别人的纠正。他们,只顾着自说自话。
  
  他们喜欢接触有知识的人,自己却又拒绝任何深度,不读书。他们想跟别人聊天,但又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聊啥。
  
  在“阅读”时,他们特别喜欢写评论,常常是只看了标题就评论、只看了别人的评论就评论、只看了开头就评论。更有甚者,一看到标题,就感到自己遇到了知音,匆匆忙忙地点赞分享,分享完之后,再一看,内容跟自己想的不一样,然后,再大呼一声:作者真傻逼。
  
  他们喜欢不懂装懂,对自己完全不懂的事情指手画脚。
  
  在看电视时,他们总是在不停的频道之间切换,似乎,所有的节目都特别烂,又似乎,每一个新的节目都会对他很有吸引力。
  
  他们,没有能力享受闲暇。在忙碌的时候,他们特别希望能尽快空下来,但一空下来,他们又会立刻陷入“无事可做”的无聊煎熬中。
  
  浮躁,似乎已成为一种无药可救的时代病了。
  
  浮躁,让我们变得肤浅,同时,也降低我们的智商。而肤浅和弱智化,又会让我们更加浮躁。由此,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影视作品、媒体、自媒体、出版社一味地迎合受众的浮躁情绪,又进一步让他们陷入浮躁的泥潭中。
  
  浮躁的人有两种:第一种是,知道自己浮躁,也承认这一点,很有诚意,打算改;另一种是,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或者,即使是认识到了,也不愿意承认,你一说他浮躁,他就暴跳如雷的。
  
  第二种人,就任由他们自生自灭去吧?
  
  第一种人,还是不错的。反省精神,可以弥补我们在先天素质上的某些不足。
  
  那些因为才华配不上梦想而焦虑的人,首先必须跟自己和解。胡慎之老师说,承认自己能力的有限性,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前提。你既然是不普通人,就别老是用大佬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当然,既坐不上热板凳但又不甘心坐冷板凳的人,往往不愿意承认自己只是个普通人,他们会觉得自己大材小用了。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你应该先问一问自己:那么,我究竟干什么才不算大材小用呢?你答得上来吗?答得上来,就跳到那个能够让你人尽其才的岗位上去;如果答不上来,就还是先老老实实地在当前的岗位上干着吧。
  
  大学毕业后的前六年里,我做过保险,在台资企业干过,在制造业做过销售。有不少朋友一知道我这个“复旦高材生”居然干着这些连高中生、甚至初中生都能胜任的工作,都替我打抱不平:你干这个,大材小用了。听了他们这话,我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他们说我是“大材”,让我感受到了莫大的安慰,感激涕零;另一方面,他们既然说我是“小用”,这就意味着,他们在潜意识里瞧不起我的职业,这让我有一种职业自卑感。
  
  当然,因为我深深地承认自己只是个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的考试机器、高分低能,我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才,因此,也就没有“大材小用”的委屈感。况且,如果真说我大材小用了,为什么我的业绩不如那些专科生、中专生?所以,在这种场合,我也不应该有大材小用的委屈感,“高材生”的身份,让我感到自卑,而不是傲娇。也正是因为敢于面对自己的平凡,我踏踏实实地干,最终,做出了超出了好多人预料的成绩。
  
  到现在,我不仅没有大材小用的感觉,而且,也没有那种超出自己才能的野心。
  
  前两天,葛总跟我开玩笑说,不想当总编的记者不是好记者。我回复他说:我就不想当总编!给我涨工资的话,我当然强烈欢迎;但给我安个什么职衔,我肯定不要。
  
  “刚毕业那几年,我确实有过职务晋升方面的期待,后来之所以放弃,是因为,我发现,自己确实不具备那个能力。再后来,从我做销售及写博客的几年,我的心态完全变了——涨工资的话,我很期待;但要我去管理人,那可没门儿。我是热爱自由的人,不想操那些多余的心。而当个什么什么领导,显然,会挤占我刷屏及勾搭妹子的时间。”
  
  人最大的痛苦,是有了不该有的梦想,却无法实现。而我,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能安安静静地当好一个小兵的士兵,就算好士兵;而那种天天想着当将军的士兵,则肯定不是好士兵!
  
  太浮躁的话,收获的是失落;但不浮躁,降低期望值,并付出最大的努力,收获的会是惊喜。
  
  至于上面说的“表达欲太强”的浮躁党,最重要的,是要掂得轻自己究竟是几斤几两,不要把自己的声音看得那么重要,在你还没有搞清楚事情来龙去脉的情况下发表的“见解”,是没人愿意听的。
  
  当然,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原先在保险公司接受培训时,学到的最重要的一项沟通技能,就是:少说,多倾听。在今年2月份之前,我没有读过任何心理学方面的书,但我却一直被好多朋友认为具有心理咨询师的潜质,“是一个可以说话的人”。我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别人跟我说话的时候,我不会把自己看成个很重要的人物,我知道,我不具备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准确回应别人的能力,我就耐心地、静静地听别人说完,然后自己再发声。
  
  只有在你准确地理解了别人的意思,再一句话说到别人的心坎上,别人才会觉得跟你相处起来,特别轻松,“这是一个值得深交的人”。
  
  我在看别人的文章时,如果没读完全文,从来不会急着发表任何自己的看法。主要是,害怕被耻笑。因为,万一我为他的第一段点赞,而人家却在最后一段神逆转,否定了第一段呢?万一我看完第一段就骂,而到后面一看,他其实说的跟我是同一个意思了呢?
  
  尽管是一个做杂志的人,但我几乎从来不看杂志,尤其是新闻类杂志(像《新周刊》这种没有太强时效性的,偶尔会翻一番)。我宁可看大部头的书。但不是为了追求什么“深度”,我只是担心,在杂志上看的快餐类的东西,如果我在几十年后还想拿出来装逼,有可能哇?
  
  我知道,有些人,很讨厌别人装逼,因为,别人的“装逼”,不经意间,就刺痛了他们的自尊心。可是,没有一颗装逼的灵魂,哪来牛逼的人生啊?
  
  你本不是牛逼的人,但装逼装得久了,也便是了。
  
  所以,要把装逼的需求当做戒除浮躁的动力。
  
  最近两月,我发现了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微信上流传最广的,往往就是那种“一看标题就能猜出来写的是什么”的文章。老实说,绝大多数时候,这种文章,看到标题,我根本就没有打开的欲望。有几次,我为了验证一下,自己是不是过于自负了,于是,就耐着性子打开看了一下,果然,内容跟我猜想的一样。读这种文章,学不到任何东西,是浪费时间。(sorry,太功利了)。
  
  广大人民群众喜欢读这种我口中“学不到任何东西”的文章,绝不是因为我的知识比他们多,对我无用的东西对他们有用,而是因为,大多数人在手机上的“阅读”,根本就不是为了学到有价值的东西——微信上阅读,重点是寻找认同感,需要别人,尤其是,需要作者给自己“壮胆”。“通过分享的文章来证明我的逼格”,这种动机,其实跟芮成钢说的“我一牛逼的哥们儿——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是一样一样的。
  
  时间很宝贵,我建议,以后再遇到这种“一看标题就能猜出内容”的文章,就别打开了。
  
  前一段时间,在跟一个新锐派女作者聊天时,在对她的潜质表达了羡慕嫉妒恨之情后,我也给她提了两个建议:以后在阅读的时候,要注重知识结构的均衡,不要只读那些“写给女生看的书”;在写作的时候,也尽量少写那种“一看就是女生写的”的文章。
  
  我强调写作和阅读,都要淡化性别色彩,可能会有人觉得,这涉嫌性别歧视。我不想过多地辩解,但我真心地觉得,那些“一看就是女生写的”和“专门写给女生”的文章,大多数都没什么营养——长期读这种东东,会让你的视野和思维都固化。反而,像六六和龙应台这样的作家,她们的大部分作品,你能一眼就看出来作者是女人吗?反正,我是不行。
  
  再就是,阅读的时候,要对那些“毁三观”的文章,保持耐心,仔细看一看,人家到底说的是什么。接受与己不同的观点,才不至于让自己成为绝缘人。
  
  前段时间,有朋友把一篇文章的草稿发给我,征求我的意见。我直接激动地说“非常好”。他问,为什么好。而我的答案,却出人意料:“因为,它严重地刺痛了我啊。”在我心目中,最好的作品,未必是那种得到读者一致拥护的“表达了我的心声”的作品,这种作品,往往只能是引起读者情绪上的共鸣,却不一定能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而那些严重刺痛了读者的东西,反倒更可能提供新的东西,读者被刺痛了,然后,觉醒了,从某种“执迷不悟”中走了出来。
  
  被刺痛,并不可怕,只要认识到问题的症结,还是有改变的可能。
  
  不过,正如我之前跟春亮兄说的,我们写这样的文章,也许并没有什么卵用。真正认同文章中观点的,基本上,原先就跟作者是同一类人,就是这样做的;而真正的浮躁党,在看完之后,还是会继续骂。
  
  正如同我一贯的风格,这篇写得有点抽象,不太接地气。也许,由我来现身说法,讲几个“怎样做一个不浮躁的人”的例子,会更生动一些。但因为故事的主角是我自己,我就不敢讲了——我其实很害怕,我一讲,会有一些浮躁党站出来骂:“你这个人,优越感怎么这么强?”然后,我就无话可说了。
  
  文|苏清涛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