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内质之美好

作者:彭朝进 发表于2017-09-26 09:28 阅读(5)

内质之美好

阳光很美好,时光总在向前,珍视爱与痛,是一种幸福,能让那种感觉在宁和中漫长,是需要一个人更加懂得如何珍视生活的本质画面,平凡是幸福还是伟大是幸福,幸福是理解平凡的那种感受,体验伟大的那种超凡!而感受的魅力是让自己感觉生命的真实存在

一种傻的行为依附在一种属于某个人自己意识里的信念之时,傻的行为却为之可敬!单纯为无邪所依附,却是纯粹的美好!转言之,当一种单纯的信念为傻的行为所依附,却也可能是一种执着的表达,及一个人内质的表达形式!

当我们的眼睛为繁荣复杂所迷障,人们便更加渴望一种纯粹既单纯! 单纯的纯粹存在的方式,并不是指一尘不变。这个世界上最初的性情存在方式是纯粹的,所谓“变”是指情感的外质变化,情感的内质,通常是不会再外质变化的时候而产生变化。一个人的外质却总在随着环境变化。这里所说的内质与外质即一个人内在与外在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判别是随时间会不会发生变化或是消失,而内质则是不会变化消失的,在存在之后,但是到了一定的时刻之后可能再增加的;而所谓的外质,即可以增加又可以减少,甚至趋近于消失!内质表现形式为一个人的内在品质的,理智的认知和控度,善良的秉性,胸怀的宽广等形式,具有稳定性;而外质则是随环境产生的规范或不规范,道德与不道德现象产生的认识或理解,具有不定性!

内质的成长,是需要在外质积累到一定的量,才会发生质的变化,质的结果是内外的一种新的融合现象。所以一个人的内质需要在外质的良性显现中,得以表现,外质对内质具有隐藏与保护作用。但是在外质的变化积累中,会随着外质的积累厚度,又会对内质产生抑制作用,从而使内质难以显现,所以在一定的量内,通常会通过某种方式发生质的变化,从而增加内质的厚度。

内质是很单纯美好的。而且内质也能指导外质的认知方向,在外质积累的厚度不够时,对内质产生的是保护作用且受内质指导 ,以减小外质稳定性!但内质本身很**,很脆弱!随着外质的加厚,内质的指导作用会变弱,即逐渐淡化,但是内质是没有变化的。外置的良性变化,通常在那个时候,需要外界的指导,即教育。

一个人的成长,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若果说从无知到有知,是一个外质随着自己生活的环境积累的过程,那么成长还只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那个时候内质通常没有多大变化,哪怕我们感觉自己聪明了,只是外质的良性运行在起作用。但是有很多时候,当我们为生活中各自承载的压力疲惫或无可奈何,亦或是因外界环境影响着,而感觉自己在变化(这里所说的变化通常指懈怠或是承载不了时的不良变化),那个时候或许有人怀疑自己,怀疑自己变得甚至有些讨厌自己(同样也对自己身边的人的同样现象感到过厌倦),其实那个时候一个人的内质还是没有变,而是外质积累的量,使外质失去了内质的指导作用,从而无法显现内质的表达。其实那也很正常,所以一个人在那些疲惫的时刻,不要怀疑自己认为好的一面,而更加应该调节并认知。一个从量到质的过程,是内质渐变,而外质速变的过程,是由它们的稳定性决定的。在这个过程中,内质随着外界环境对外质的加厚而逐渐失去控制,内质因外质的不定性将会在此距离上产生不协调时刻,外质增长越快,距离越大,内质的指导性越弱,外质的稳定性越差!即一个人成长的烦恼在此产生!

那么一个人真正发生质的变化时刻通常只是在自己内质对外质指导作用即将失控的边缘。而质变的表现形式是因内外不协调而产生的抉择。环境必须有面临选择的时刻,内质量增加的多少,是随自己对那些选择认知程度而定,所以内质的变化在那个时候不受外部的影响,即内质的增长只是取决于主体的本身。

然而当内质与外质产生不协调,即不相融的时刻多半是因为一个人主观认知与客观认知的偏见,有一种独特的主观认知通常会产生对的认知,但是最好也应该接受那种客观现象,来全面加深自己的认知,可以使横,也可以是纵,根据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