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寒山寺
作者:徐东风
一直以为寒山寺只是烧香念佛的去处,好像不怎么引起关注,没曾想自从今年五月真去了寒山寺以后,才知道寒山寺里还有那么多的幽深和玄妙。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古运河畔枫桥古镇,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贞观年间改名为寒山寺,成为吴中名刹。
我们一行从下榻的酒店出发,边说边走不一会来到了寒山寺。
来到寒山寺景区,我们首先看到的是那两个镌刻在奇石之上的“和”“合”二字,单从字面上看,合,应是不违背,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应或相符;和,应是相安,谐调和谐,和气的意思,教育后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讲究个度,要顺应自然发展的规律,不要逆流而上。
观罢合,和二字,我们来到了大雄宝殿。
寒山寺正殿,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飞甍崇脊,据角舒展。露台中央设有炉台铜鼎,鼎的正面铸着“一本正经”,背面有“百炼成钢”字样。这里包含着一个宗教传说:有一次中国的僧人和道士起了纷争,较量看谁的经典耐得住火烧。佛徒将《金刚经》放入铜鼎火中,经书安然无损。为了颂赞这段往事,就在鼎上刻此八字以资纪念。
殿宇门桅上高悬“大雄宝殿”匾额,殿内庭柱上悬挂着牟尼佛金身佛像罗汉像,乃由佛教圣地五台山须弥座用汉白玉夜半海潮音。”高大的雕琢砌筑,晶莹洁白。座上安奉释迎,慈眉善目,神态安详。两侧靠墙供奉着明代成化年间铸造的十八尊精铁鎏金移置于此。 赵朴初居士撰书的楹联:“千余年佛土庄严,姑苏城外寒山寺;百八杵人心警悟,阎浮
佛像背后与别处扬州八怪之一罗聘。画像出自清代之手,用笔大胆粗犷、线条流畅。图中寒山右手指地,谈笑风生;拾得袒胸露腹,欢愉静听。两人都是披头散发,憨态可掏。寺庙不同,供奉着唐代寒山、拾得的石刻画像,而不是海岛观音
寒山寺里比较有特色的是寒拾殿。此殿位于藏经楼内,楼的屋脊上雕饰着《林则徐、俞樾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共二十七石。这部《金刚经》是他为追荐亡父而书,苍劲古拙,透出英武刚烈之气。后面还有董其昌、毕懋康所书《、等人的题跋共十一石,神采纷呈,各有千秋。 西游记》人物故事,是唐僧师徒自西天取得真经而归的形象,主题与藏经楼的含义十分贴切。寒山、拾得二人的塑像就立于殿中。寒山执一荷枝,拾得捧一净瓶,披衣袒胸,作嬉笑逗乐状,显得喜庆活泼。殿内左右壁嵌有南宋书法家张即之
在藏经楼南侧,有一座六角形重檐亭阁,这就是以“夜半钟声”了。甚至明代嘉靖年间补铸的大钟也已不知下落。一说当时“遇倭变”,销熔改铸成大炮;一说已流入日本,如康有为诗云:“钟声已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枫。”为此日本国内还曾大力搜寻,但徒劳无功,遂留下千古之谜。在江南古刹寒山寺的碑廊里,有一块石碑上面镌着唐代大诗人张继那首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闻名遐迩的钟楼。现今寒山寺里的古钟已非张继诗中所提及的那口唐钟
这块由清末著名学者俞樾书写的诗碑,已成为寒山寺的镇寺之宝。
王硅所书。此碑因屡经战乱,寒山寺多次被焚而不存。至明代重修寒山寺时,画家文征明所书残碑,仅存“霜、啼、姑、苏”等数字而已。 枫桥夜泊》问世,历代文人墨客为寒山寺刻石刻碑者不乏其人。据《寒山寺志》载,《枫桥夜泊》诗的第一块诗碑,为宋代自《文征明为寒山寺重写了《枫桥夜泊》诗,刻于石上,这是第二块《枫桥夜泊》诗碑。此后,寒山寺又数遇大火,文征明手书的诗碑亦漫漶于荒草瓦砾之间,现在嵌于寒山寺碑廊壁间的文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