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说我聪明
相信很多人在儿时的求学路上,都会有人和你说,嘿,你真聪明!
很长的一段时间以后,我一直以为这是最荣耀的褒奖。从小到大,这句话不知道围绕在我耳畔多久,这一直是我信心的来源。
但这几天我才发现,这句话是多么的可耻,我对那些说我聪明的人由感谢转变成了憎恨。
斯塔福大学的心理学家德威克曾做过一个著名的瑞文实验。给两组小学生做智力测试题,题目由难到易,大部分孩子能回答上来80%以上的题目来。但是,实验者对孩子们的反馈却不一样。他们对第一组的孩子说:“你好聪明,居然能回答对这么多!”而他们对另一组学生却平淡说:“你们完成了,是吗?”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评价。
有趣的是第二轮的实验,这次的题目分为两批,一批非常难,而另一批却相对来说很容易。结果发现,被表扬的孩子比没被表扬的孩子更倾向于容易的那一批问题。这个结果与大多数中国父母和老师的预期大相径庭。
大家是否听过一个从小就成绩很差的学生最后在他母亲的鼓励下考上清华的故事?大家是否在很多杂志上,报纸上,网络上,看到一篇篇关于鼓励的文章?的确,鼓励很重要,鼓励可以创造奇迹。鼓励并没有什么不对,错就错在我们的教育者用错了地方。
我们不会鼓励!这是一个中国传统教育的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智力都是差不多的,极差的和极好的屈指可数。就如同那80%的测试题一样,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事情并不需要我们怎么努力就可以达成,比如说,背九九乘法表。而在这时候,大多数的父母为了树立孩子的信心都会竖起大拇指说,你真棒!这是一种错到不能在错的做法!
因为,这里的“聪明”没有和努力挂钩!这个实验显示,当你被表扬、称赞后,如果你的聪明没有跟努力挂钩,那你在面对失败和挑战的时候,你看起来很高的自尊是很脆弱的,甚至为了保住这种形象,你有可能在面对竞争的时候,就放弃的。
我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有这种想法,但我的确有过这种可笑的想法。就拿我的数学来说吧,那时候谁都说我聪明,以至于我甚至相信自己看一眼课本就会了。而且,初二的数学内容的确很简单。寒假期末考试我打了100多分——当然,这是稍微学一点孩子的正常水平。也就是说,排除那些不学的,我这100多分就是大众化水平,而我却天真的以为,这是天才的表现,不用学,照样100多。
上了初四以后,题目变难了,我的数学成绩刷的一下就拉下来了,为了维持我“很高的自尊”,我可以在心里安慰我自己“因为我不学罢了”这样一想,我便可心安理得地生活下去。
只是我不学罢了!我要是好点学着的话……这理由相信很多人都用过,一些人最终识破了这可笑的借口,最终走出了怪圈;另一些人则是一辈子沉浸在自己的幻想当中。
只是我不学罢了。这句话的前提就是,别人认为我很聪明!
获得聪明的表扬有什么坏处呢?第一,会让被表扬的人认为:有天赋的人是不需要努力的。第二,当被表扬的人受到挫折活着挑战的时候,他心里很清楚现实是怎样的,而自己的实力又是怎样的,但是又想享受荣耀的光环,他就要想办法,找各种的理由,安慰自己,自我欺骗。
所以不要随随便便地鼓励人,只有当一个人真正的付出了自身的努力,真正的奋斗过了。然而,他失败了。这时的鼓励才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饮鸩止渴。也不要随随便便地表扬别人,那些日常生活中谁都能做到的事实在是不值得夸赞,那只会让那人觉得飘飘然。我们应该夸赞别人的努力而不是别人的智商。
如果你真的想成功,一定要把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努力挂钩,要在心里时刻的提醒自己,我今天所得到的一切都是靠自己的双手打拼下来的。而不是靠自己虚无缥缈的智商。如果别人再在我眼前说我聪明,我会笑着说:“对!万幸!我有一双聪明的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