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天早上,小区里的一位奶奶跟儿媳妇大吵了一架,见人就抱怨:孙女每天早上挑衣服,最近特别爱打扮,自己的儿媳妇不仅不制止,竟然还给孩子买了化妆品。
对此,奶奶生气地说:“这么小就给孩子打扮,不教孩子好好学习,把孩子教坏了可怎么办?真不知道这个妈妈是怎么当的。”
黄磊的老婆在微博上晒照,自己的小女儿每晚都要穿一会儿公主服,喜欢涂口红,作为一个小吃货,尽然为了涂口红,忍住不吃东西。
多多妈感叹:穿上公主服就脱不下来,灰姑娘什么时候能翻篇。
特别关注自身形象,喜欢打扮,喜欢“臭美”对事物都有了自己的标准和要求,这其实是审美敏感期的表现。
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曾说过:成人的气质是由儿童期间的审美导致的,童年的审美奠定了人一生的审美倾向和生活品质。
如果孩子没有感知美好的能力,孩子将丧失多少人生乐趣,又谈何热爱生活、获得幸福?
而且只有满足了孩子对美的初步要求,孩子会发展出对美更高层次的要求,容易养成律己的自觉,更易成为追求美好生活的人。
童年时期的审美对孩子的一生非常重要,这是孩子一生审美能力的基础,是孩子一生的起跑线。
02
我的一个邻居小梅,从小总是穿亲戚的旧衣服,即便买了新衣服,也总是买大一号,多穿两年。
上初中的时候,她偷偷买了一支口红,被她爸爸妈妈发现,她被暴打了一顿。
父母说:“坏孩子才喜欢打扮,学习才是正经事儿。”
小梅从此视打扮为洪水猛兽,觉得打扮自己很羞耻,总是穿着不合身而灰仆仆的衣服。
这种观点伴随了她很长时间,她经常买东西都会看看实用不实用。
有一次去她家里,她一家人正在吃饭,餐具都是不锈钢的,实在算不上色香味俱全。
她说:“这样孩子就不会打翻了。”
一个懂得审美的人,生活一定是充满情趣的。
他会明白一个漂亮的陶瓷碟盘与不锈钢的盆子是有区别的,一杯茶除了能解渴还能细细品味。
一束花除了好看,还能让人心生愉悦。
穆罕默德曾说:“谁有两个面包,卖掉一个吧,用来买水仙花,因为面包是身体的粮食,水仙是精神的粮食。”
每个人都能在自己身边发现千差万别的美,但如果没有审美习惯,就会错过很多美好,生命会慢慢变得贫瘠与无趣。
因为懂得美,看到美,生命才会更加有趣,我们才不会成为生活的奴隶。
03
中国有句俗语:“先敬罗衫后敬人”。
尽管我们都不愿意承认,但是以貌取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这个世界的潜规则,否则人们也不会调侃“这是一个看脸的社会”。
网上有个很火的视频,是一个街头实验,工作人员让同一个小女孩穿着不同服装假装走丢,来看看路人有什么样的反应。
当小女孩衣着整洁、时尚,一个人静静站在街边时,路人们纷纷停下关心她,不仅询问其是否迷路,还试图安慰她,有的陌生人主动打电话为她提供帮助。
之后,小女孩换了一身打扮,不仅衣衫褴褛,而且脏兮兮的。这次,来往行人没有一个人上前。
接着,实验地点转到一家餐厅。
当小女孩穿着整洁、得体时,大家看她的眼神充满温暖的善意,很多顾客都非常欢迎他坐在自己身边。
冲她微笑,和她聊天,还逗她开心。
然而,当她在换上刚那身脏兮兮的装扮出现时,大家对她防备、嫌弃。
谁都不愿意搭理她,甚至有人让服务员把她赶出去。
这就是区别对待,因为外表截然不同的区别对待。
虽然我们呼吁大家善待所有的孩子,但你不得不承认“以貌取人”很难改变,至少你无法让所有人一视同仁对待孩子们。
以貌取人,不只是看脸,而是一个人的状态,一个穿着破旧且邋遢的孩子背后,是什么样的父母?人们的下意识里拒绝她。
不要怪这个世界满是偏见,对陌生人而言,不懂你的心,只能透过你的外表,猜测你的内心,及你对生活的态度和方式。
然后决定是否与你相处。
我们要认识一个人,外在形象是是一张最直观的名片。
而一个审美力强的孩子,将来无疑更有竞争力。
04
孩子的审美能力具有层次性,审美力得到初步发展,将来的审美将会更好。
我女儿最近每天起床,都要磨磨蹭蹭好半天。一点不满意就大哭。
前几天因为袜子上面的一个线头不舒服,哭了一个半小时。
其他的袜子也都不愿意穿,非要穿那一双。
其实最近时间最近一段时间他的这个现象特别多。每天都能因为一些小事而大哭,大闹不止。
比如:苹果上有个斑点不愿意,饼干要吃整的,衣服要按照她的搭配。
一点不如意了,就开始撒泼打滚、哭哭唧唧,把大人气得分分钟想暴走,可孩子却一脸委屈,像得了强迫症一样非得按照她的来。
原来,孩子有了初步的审美后,对审美就会有进一步的要求,比如追求完美。
他们对食物的残缺,物品摆放的秩序,以及家中环境都有一定的要求。
这是孩子对自己的审美有了更高的要求。
尊重并保护孩子爱美的心,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
追求完美是孩子的一种内在需求,他需要保持外在事物的完美无缺以达到内心的愉悦与安宁;
而这种向往美好的心理若得不到满足,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她对身边事物要求的严格性。久而久之便容易形成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的心态。
而且孩子审美能力呈螺旋式上升,满足了孩子对美的初步的追求,孩子对美会有更高层次的要求。
孙瑞雪在《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中说:
如果我们保护了儿童审美成长的整个历程,我们就保护了自身的道德。因为道德品质不来自于道德自身,而来自于人类最早期建构的审美。
如果一个孩子拥有良好的审美,他就是按照这个审美去构建自己的世界,发展、完善以及提升自己。
这就是说,当孩子的审美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他会对自己和周围的环境有更高的要求;
也不会做有损道德的事情,他会努力追求更美好的事物来构建自己的世界,这就是“审美构建道德”。
05
爱美并且会美,是一种能力,需要培养和锻炼。
爱美是孩子对自己的重视,是对这世间美好之物的理解和追求。
尊重孩子爱美的心,引导并培养孩子的审美力,这样孩子将来不会差,这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而爱美并且会美,是一种能力,需要培养和锻炼。
我们要怎么做呢?
一、尊重并保护孩子爱美的天性
可能孩子在某个时期会特别臭美。
这时候不要去打击孩子:“这有什么好哭的?”、“要迟到了别磨蹭了!”还可能会担心这么小就这么爱臭美是不良倾向:“整天瞎讲究外表,还不如多学习呢!”
这些话就不要再对孩子说了,去尊重并了解孩子的心理,并且呵护孩子这种爱美的追求,当孩子这种心理被满足了,她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美。
二、尊重孩子追求美的行为,给孩子选择的机会
当孩子做出一些自认为很美的事情,父母不要急于批判。
我们不要把自己的审美观强加给孩子,让他们去选择他们认为美的,这是孩子发展自己的一种智能。
这一过程中,孩子的审美能力得到了锻炼,自信心也得到了提升。
三、父母要有正确的审美和精神底气
美可以是陋室里摆一束鲜花、一份用心做出的菜式、可以是家常衣服上的一点点缀。
可以是选择做一个诚信的人,一个善良的人。
父母要把自己收拾好,把家里收拾干净,做一个美美的自己,用自己的言行熏陶孩子。
无论处于何样的境地,都不放弃追求美,拥有把生活过得美好能力的父母,才是中美育中最重要的一环。
四、要给孩子感受美和吸收美的机会
海明威说:“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
同样的, 如果孩子有幸在年幼时接触过美好的事物,无论他此后一生中去到哪里,经历过什么,那种美好都会与之同在,给他力量。
多培养孩子的兴趣,多带孩子去参加艺术活动,带孩子去博物馆、听音乐、去大自然欣赏美景……
让他与美为邻,这都是他一生的财富。
美和幸福一样,都是有力量的,审美能力强的孩子,更能体会生活的美好,懂得欣赏美,发现美,更容易养成自律的性格,人生更易开挂。
那些读过的书、看过的风景、那些感觉,都会融进他的气质里,成为他精神世界的一部分,照亮他前行的路。
作者简介:花妈妈,富书签约作者,80后幼儿园园长,坚信爱与专业是最好的教育,边育儿边育己,在成长里遇到最好的自己。本文首发爸妈精读(ID: shenduwen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