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责任的家长,才是好家长
文丨炉叔
父母这两个字,背后的重量何止千斤。
跨年的那天,我与母亲出去散步,有几个小孩大约是玩疯了,竟对着路人丢石子,砸中了母亲的肩膀。
我转过身去,责备那个不懂教养的熊孩子,说是责备,其实也不过是好声好气的说教两句。
谁知他的母亲立刻跑了过来,把孩子护在身后,也不问我母亲伤得如何,只是维护自己的孩子,“我看老人也没啥事,你们别想着讹我们,而且我儿子还小不懂事,有啥事你冲我来。”
看着她口水直飞的样子,我冷静下来,带着母亲转身离开。
“今天我不教育他,你也不教育他,日后总有人会狠狠教育他。”这是我当时心里唯一回响的一句话。
孩子年幼,父母的呵护是职责所在,但年纪小什么时候成了为错误开脱的借口?
在我看来,强调在错误面前保护孩子的家长,无异于耍流氓,其行为的实质就是将孩子推向深渊。
因为怜爱子女而不忍教训,是要不得的溺爱。
而有些道理,如果非要等到孩子亲自领会,代价往往是极为沉重。
壹
男孩廖某,16岁之前已经有10余次因盗窃被抓。
警方调查后却发现廖某家境并不差,完全不至于沦落到这个境地。
实际上,正是因为他的父母太“负责任”,才招致了这样的下场。
廖某患有偷盗癖,年幼时就曾偷拿同学玩具,被老师留下批评,他的父母赶到后百般解释,最终不了了之。
后来每每被抓到现行,他的父母要么说尽好话,要么用钱息事宁人,不忍心孩子受到一点委屈。
但他们尽责的保护却是助纣为虐,廖某后来因盗窃罪被当场抓获,想改变却也为时已晚。
而我们身边也不乏这些“负责任”的父母,甚至可以说是司空见惯。
正月新春,原本是开心团圆的日子,却有很多人在网上大吐苦水,坦言一想到某些亲戚的熊孩子就头疼。
如果你想警告熊孩子不要随意乱碰东西,那些亲戚便会立刻说“和孩子计较什么。”
纵容孩子的下场,却是侵犯其他人的利益,乃至生命安全。
在知乎上,也有很多关于熊孩子的文章,每次翻开,你甚至会难以相信一些让人后背发凉的恶行竟是出自于几岁的孩子。
有位网友便曾在文中提到他亲眼目睹一个小孩杀人未遂。
当时那个小孩吵闹着肚子饿,恰巧旁边的年轻女孩提着鸡排,他的母亲便让孩子去索要。
那熊孩子便真的上前纠缠,年轻姑娘自然拒绝。所有人都以为此事到此为止,谁知地铁飞速进站的时候,那孩子竟挣脱了母亲狠狠推了一把女孩!
幸好当时有人抓住那位即将栽下站台的姑娘,才免于惨剧。
发生这些后,那个小孩却被妈妈拽着,迅速隐藏在了拥挤的人群中,消失的无影无踪。
有些人总认为一味保护就是尽职尽责,从不愿在孩子身上寻找问题。
对于这种人,我认为他们根本配不上父母这两个字,甚至算不上合格的成年人。
称职的家长都知道,孩子犯错更不能原谅,因为这将决定他们的未来。
那些只考虑孩子感受,所谓的“负责任”的父母,与鼓励作恶到底有什么区别?
贰
江歌案已经尘埃落定,除去被口诛笔伐的刘鑫,丧心病狂的陈世峰在让人憎恶之余,也让人好奇——
到底是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养出如此冷血残忍的怪物?
然而陈世峰的家庭其实极为普通,父母皆是生意人,但他们一直很忙,很少管教陈世峰。
我们中国的亲子关系,永远是极为微妙的。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曾写过一本书《巨婴国》,他在其中提到我国的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这样的成年人,是巨婴,而这样的国家,是巨婴国。
体现在亲子关系中,便是极容易走极端。
最典型的两种偏激型亲子关系,第一种便是陈世峰所经历的,撒手不管型孤儿式教育。
而第二种,便是武志红老师所提到的巨婴式教育,体现在家长身上便是事必躬亲,把孩子视为巨婴,而非子女。
2014年,西南政法大学大四学生聂霞在平安夜自杀身亡,起因是考研发挥失常。
而她,正是巨婴式教育的典型受害者,从小到大所有重要决定或者选择皆是由父母完成。
眼看着大四,她即将步入社会,双亲终于决定放手,聂霞却陷入了迷茫,压力日渐积累,最终抑郁。
她原本想借助考研继续逃避,没料到发挥失常,她顿时万念俱灭,直接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轻轻一跃,留给双亲的却是悲痛和无穷的自责,万万想不到尽心竭力为女儿着想反而害死了她。
有些父母,看似负责任,其实是在扼杀孩子的独立和自由。
聂霞的双亲看似为女儿着想,替她料理一切,实则却剥夺了聂霞面对真实生活,承担责任的资格。
等到即将毕业,她的父母又决定撒手,却不知道这如同把婴儿丢在野外让其独自求生,孩子又如何能在朝夕间适应?
而有些父母,看似给了孩子一切,实则却是直接抛弃了教育的责任。
陈世峰的双亲便是这样,看上去他活的自由,实则和“巨婴”聂霞并没有什么区别。
或许他们学到了一切,却从没有在双亲那里学到如何做人。
为人父母,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首先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做个有素养、独立的成年人。
叁
那么如何做一个称职的“不负责任”的父母?
美国名总统罗斯福的双亲便是出了名的“不负责任”,同样是偷窃,同样是犯错误,他们既不开脱,也不帮忙赔偿,反而让罗斯福自己解决问题。
著名导演李安也是如此,他虽然经常陪伴儿子李淳,引导儿子,却从不干涉孩子的生活。
这些轻松的父母,反而让孩子大放异彩。
因为父母不作为,罗斯福不得不在小店打工,努力偿还盗取糖果的钱。
此事过后,他明白犯错必然有代价,而且必须由自己承担,开始培养自己的自控力。
而李淳事事都需要自己考虑,无法依赖父亲,他喜欢表演,便刻苦拼搏,如愿被纽约大学戏剧系录取。
直到进入学校参加交流会,他的老师和面试官才得知这个年轻人的父亲竟是大导演李安。
其实成功人士的父母大多是普通人,孩子之所以卓越,都要归功于这些父母清醒的认知。
他们深知未来充满不确定,深知对生活负责的必须是子女本人,深知他们无法帮助孩子做出选择。
所以这些父母,无一例外会在关键问题上选择“不负责任”。
而孩子们也因此早早学会了承担错误,从此建立起明确清晰的是非观,知道人生应该由自己负责,依靠父母不能长久。
即便最初无法理解,在成为强者后,这些孩子都会感谢父母的“不负责任”。
在特殊时刻选择袖手旁观,不是因为冷漠,而是为了将稚嫩的孩子推出温室,让他们接受真实世界的风雨,接受历练和打击。
这种爱意,不是为你遮风避雨,而是让你在暴风雨中能够站的更稳,飞的更远。
能够突破自身情感的不舍和限制,才是亲情的伟大之处。
肆
爱的确不分对错,但分利弊。
但我还是要感慨可怜天下父母心,只因父母这两个字富含太多意义,重于泰山,需要牺牲一切。
其实大多数父母都有过坏脾气的时期,但有了孩子以后即便又是烦躁又是苦恼,却会心甘情愿地付出。
等到孩子终于独立,到了他们可以享清福的时候,这些父母反而成了巨婴,渴望被关注,恨不得再被依赖几年。
哪个家长不是这样矛盾呢?
那些投注了太多,太负责任的父母,说到底都只是不愿意与孩子告别。
但人生就是一场父母与孩子必须做出的道别,哪怕再不舍,我们也只是孩子生命中的过客。
孩子出生之后,我们的使命便是确保子女能够独自面对这世界的风风雨雨。
最终,我们都将注视着他们承载着我们的希望逐渐走远。
此生此世,能够成为家人已是求来的大幸,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毕竟,喜欢是放肆,而爱才是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