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知识!原来孔子学的是《周易》,老子学的是《归藏易》!
中华文化的发展和演变都离不开老子和孔子这两位中国最伟大的人物,孔子奠定了儒家的基础,老子是道家的开山鼻祖。但是从古到今关于老子和孔子思想高下的讨论却很激烈。凡支持老子学说的就抬高老子贬低孔子,反之亦然。依博雅看来,老子孔子儒道等诸子百家的思想,追根溯源只不过是从不同方向对7000年前《易经》的解释罢了。下面以老子和孔子的核心思想进行探讨。
大家知道,易有三易,就是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连山易也称之为神农易,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故以山为首。归藏易又称黄帝易,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也!故以地为首。周易即周代的文王易,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故崇尚天,以天为首。由于连山易时代最久远,失传也最早。后来归藏易也基本失传,至今只留下一鳞半爪,已难窥其全貌。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易经只是周易,其卦爻辞是文王和周公所著。至于连山和归藏卦爻辞是谁所著,已无人知晓。推理应是神农时代和黄帝时代所著吧,故应该和周易有所不同。
我们先看老子的时代周王朝,应该是把周易当作唯一版本,这是肯定的,因为是他们的老祖宗写的卦爻辞嘛。而连山归藏可能均不再流通。但是老子由于当过周朝的国家图书馆馆长,这个有利条件使他能够阅读到当时的所有书籍。我们知道在周以前,能留下的名著几乎没有,唯有易经这本伟大的著作,博雅猜想当时老子一定是认真加以研究的。也许那时连山已经失传,而周易却并不符合老子的道,最终老子选择了归藏易作为他的哲学思想的发端,那就是道。老子跟易学的思想非常密切,道德经有许多话和思想是出自易经,老子书中的思想也都是由易经而来。道德经中很多章节如第一章、第四章、第六章、第十六章、第二十五章、第四十章、第四十二章等的论述和易经的思想是一致的。比如:《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都是同一个意思,这等于是讲万物生成始于太极。整个“太极”观与“道”在本质上其实没有区别。由于篇幅关系,不能一一列举。
所以道德经其实是对《归藏易》的义理阐述。博雅大胆来判断一下: 道家其实就是易经的一个别派。道德经就是易经的另外一本书,老子事实上就是一个易学家!
我们再来看孔子,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竹简上的牛皮带子,“韦编三绝”就是这么来的,可见他对周易的痴迷程度。孔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但是博雅以为当时在民间可能归藏易已经找不到了,或者是已经不全。所以孔子研究的一定是周易,那么他的理论基础核心思想也都是从周易来的。孔子一生删诗书修礼乐,作春秋,但是他对周易却是一字未改,为它作了十翼,并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可见他对周易的尊敬程度。孔子在韦编三绝之后,终于发掘出易经中形而上的终极原理,就是孔子在《易传》中(周易.系词上)所说的一句话:“一阴一阳之谓道。” “一阴一阳之谓道”,虽然只有寥寥七个字,却凝聚了易经的最高智慧。亦即阴阳之道。所谓阴阳之道,亦即是生生之道,是宇宙人生的终极真理,亦是哲学上的最高智慧。
所以我认为老子和孔子只是用不同的易经版本,不同的角度来阐述道,他们都可以被称为易学家,并不存在着谁高谁低的问题。只是由于老子研究归藏,孔子研究周易,所以到后世两者相差越来越远,这才造成儒学和道家两派的不同。但是他们两者皆源于易,《易经》就像一棵大树,老子孔子都源于此,无非是殊途同归。
此国学内容为古诗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