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针灸甲乙经》卷十二·足太阳阳明手少阳脉动发目病第四

朝代:两汉 作者:皇甫谧

  黄帝问曰∶余尝上青霄之台,中陛而惑,独冥视之,安心定气,久而不解,被发长跪,俯而复视之,久不已,卒然自止,何气使然?岐伯对曰∶五脏六腑之精气,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裹(《灵枢》作窠,下同)者为眼,骨之精者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精(《灵枢》作黑眼),血之精为其络,气之精为白精(《灵枢》亦作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契(一作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中于头目,逢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邪中之精,则其精所中者不相比,不相比则精散,精散则视歧,故见两物也。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营卫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生也。故神劳则魂魄散,志意乱。是故瞳子黑眼法于阴,白晴赤脉法于阳,故阴阳合揣(《灵枢》作传)而精明也。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所舍也,故神分精乱而不揣(一作转),卒然见非常之处,精气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曰∶余疑何其然也,余每之东苑,未尝不惑,去之则复。余惟独为东苑劳神乎,何其异也?曰∶不然,夫心有所喜,神有所恶,卒然相惑则精气乱,视误故惑,神移乃复,是故间者为迷,甚者为惑。

  目 外决(一作次)于面者,为锐 ;在内近鼻者,上为外 ,下为内 。目色赤者病在病在胸中。诊目痛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从下上者,阳明病;从外走内者,少阳病。夫胆移热于脑,则辛 鼻渊(一作洞)。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传为鼽懵(《素问》作衄蔑),瞑目,故得之气厥。

  足阳明有侠鼻入于面者,名曰悬颅,属口对入系目本。头痛,引颔取之,视有过者取之,损有余,补不足,反者益甚。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头目苦痛,取之在项中两筋间,入脑乃别,阴跷阳跷阴阳相交,阳入阴出,阴阳交于锐 ,阳气绝则乃瞑目,阴气绝则眠。目中赤痛,从内 始,取之阴跷。

  目中痛不能视,上星主之,先取噫嘻,后取天牖、风池。青肓,远视不明,承光主之。目瞑远视KT KT ,目窗主之,目KT KT赤痛,天柱主之。目眩无所见,偏头痛,引外 而急,颔厌主之。目不明,恶风日,泪出憎寒,目痛目眩,内 赤痛,目KT KT 无所见, 痒痛,淫肤白翳,睛明主之。青肓无所见,远视KT KT ,目中淫肤,白膜覆瞳子,目窗主之。目不明,泪出,目眩瞀,瞳子痒,远视KT KT ,昏夜无见,目 动,与项口参相引, 僻口不能言,刺承泣。目痛口僻戾(一作泪出),目不明,四白主之。目赤黄,颧 主之。 目,水沟主之。目痛不明,龈交主之。目瞑身汗出,承浆主之。青盲KT 目恶风寒,上关主之。青盲,商阳主之。KT 目,目KT KT ,偏历主之。眼痛,下廉主之。KT 目,目KTKT ,少气,灸手五里,左取右,右取左。目中白翳,目痛泣出,甚者如脱,前谷主之。白膜覆珠,瞳子无所见,解溪主之。

皇甫谧简介

皇甫谧
皇甫谧(mì)(215年—282年),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郡朝那县(今甘肃省灵台县)人,后徙居新安(今河南新安县)[1-2]  。三国西晋时期学者、医学家、史学家,东汉名将皇甫嵩曾孙。他一生以著述为业,后得风痹疾,犹手不释卷。晋武帝时累征不就,自表借书,武帝赐书一车。其著作《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其实,除此之外,他还编撰了《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 、《列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书。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在针灸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并被誉为“针灸鼻祖”。挚虞、张轨等都为其门生。
《针灸甲乙经》所有章节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