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比努力重要?那是你不知道后半句
在这个崇拜速度的时代,“只要选得好,吃苦就能少”“买房早两年,奋斗少十年”之类的话越来越多。
马云成功了,他们说没选择互联网这条路,现在的马老板不过昔日爱打架的问题青年;
李嘉诚赚钱了,他们说没选择创业,现在的商业大佬就是钟表店的小伙计。
实际上,他们看到的是成功的选择带来的帮助,看不到的是背后的千锤百炼和为选择努力的厉兵秣马。
斯坦福大学企管研究所创意与创新行销课程教授、社会心理研究专家,被称为“硅谷最有创意的人”和“现代选择学之父”的迈克尔.雷在其畅销书《成功是道选择题》中明确写道:
“许多人获得了财富、荣誉,但内心却越来越痛苦,觉得生活缺乏意义,其根源就是最初的选择出了问题。
努力不达标时就用浅薄的脑子“深思熟虑”做出选择,“一条路走到黑”才觉得自己错了,太晚了。”
认为选择比努力重要的人,那是不知道后半句。
迈克尔教授告诉读者:做出正确的选择需要步步为营,只有足够的人生积累,才能选择正确的道路。
简而言之,努力是做出正确选择的基础。
万千条路, 哪有那么容易就选对?
一定是努力让能力、眼界、学识都达到一定高度之后,走出的那一步,才叫“选择”。
遗憾的是,很多人深陷“选对了就能成功”的流毒,把不知深浅的决定当深思熟虑,把不明所以的道路当金光大道,还洋洋自得嘲笑那些认真努力的人。
“我不用下死功夫就要成功了,看看那些埋头苦干的人,多么愚蠢。”
殊不知,愚蠢的那个人正是他自己。
△
瑞典隆德大学心理学大师Petter Johansson和Lars Hall做过一个选择实验:
实验员展示了两张女性照片,让参与者选择最有吸引力的一张。
做出选择后,实验员把照片交给参与者,并让其说出原因,大多数参与者拿到照片后找了很多理由来证明其吸引力。
实际上,他们拿到的照片根本就不是自己最初选择的那一张,因为实验员偷偷将其调换了。
然而,几乎没有人发现这一点。
更有趣的是,接下来实验员告诉他们给错了照片,并拿出最初的选择那张时,参与者们寻找的理由和上一次几乎没有显著差别。
Petter和Hall将实验结果对比后认为:大多数人的选择出于盲目,他们一遍遍找理由给自己催眠“我选的是对的”,其实如果他们做出了另一个选择,亦会如此。
就像盲人摸象,盲人眼睛看不见,抓住象鼻子,就说大象是蛇的样子;抓住象腿,就说大象是柱子的样子。
不努力提高自己的眼界,反而听别人说股市赚钱,就盲目投钱进去;看到互联网很热,就自己想创业。这样的人,和摸象的盲人有什么区别。
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毕业于知名高校的年轻人,自认为有能力有学识。毕业三年,工作换了三份。
原因是他觉得选择可比努力重要多了,自己应该选择更好的。
第一次,他根据专业选择了新闻,入职后觉得累,就辞职了。
第二次,看到别人做房地产,立马去应聘。一段时间后,觉得不适合,再次辞职。
第三次,想着马云、刘强东都是做互联网起家的,到了一个互联网公司。几个月后,又开始抱怨选错了。
按照这个年轻人的观点——“选择比努力重要”,毕业三年,他选了三次,按理说应该小有成就才是,为什么最后却是一事无成呢?
秘诀就在于努力,没有努力支撑的选择不过是无头苍蝇,到处乱撞罢了。
故事中的年轻人自认为深思熟虑的选择不过是盲从,既没有亲自调查,也没有深入了解,看到什么乱选一气,期待用这种选择获得成功,简直愚蠢。
实际上,选择能提供的,只有不同的道路。努力了,才能知道哪条路有胜算。
美国著名作家尼古拉斯在《随机漫步的傻瓜》一书中写到:有一身好本事却穷困潦倒的人,最后一定会爬上来;而那些只会空想的傻瓜在短时间内借助好运气,但长期来看,他的处境会慢慢趋近运气不好的傻瓜。
他向读者提出一个问题:
把印象派画作抬到天价的投机客,拥有私人飞机的企业家和勤恳工作的牙医相比,谁更富有?
而尼古拉斯给出的答案令人吃惊:勤勤恳恳的牙医。
原来,牙医勤恳工作,不像企业家和投机客一样在多个选择之间兜圈子,一不留神就陷入破产。所以,最终他可以笑到最后。
牙医其实代表了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既没有干大事的眼光,也不会落入风险,与其幻想用一个选择就改变自己的人生,还不如努力去做最后的成功者。
最近热播的电影《羞羞的铁拳》,那个风风火火、一股女汉子气息、动作夸张搞笑的女记者马小给观众带来了很多笑声。
实际上,马小的扮演者马丽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选择“谐星”这条路。
小时候的她烫着洋气的小卷发,穿着精致的裙子,是周围人最疼爱的小公主。长大后,中戏毕业的她成绩优秀。
选择话剧完全是个无奈之举:外表不够突出。
从最初只露一面的小角色到现在的“千场一面”,背后是数十年的努力和无数次纠结。
《羞羞的铁拳》开拍之前,导演告诉马丽,“你要把自己当成男人”。
于是,整整四个月,马丽没穿过一次裙子,无论站在哪儿都会把一条腿踩在凳子上不停地抖,能葛优瘫绝不好好坐着,吃饭狼吞虎咽,走路永远架着胳膊像要去约架。
有一次,跟男朋友去商场里玩抓娃娃机,一个都没抓到,入戏太深的马丽居然挥起拳头就要去砸玻璃,男友连忙劝住,忍不住吐槽——“咱俩不像情侣,像海尔兄弟”。
电影热映之后,马丽慢慢接受自己的身份。这时,谐星才真正成为她的选择。
所以,大多数人,不是选择不对,而是努力太少。
剽悍者,拼命努力,把一个不情愿的选择做到极致,同样是人生赢家。
△
看了儿童版的《红楼梦》,很多人夸贾宝玉的扮演者释小松,“选了演宝玉,以后这孩子星路一片坦途。”
殊不知,一直到开拍,释小松还在因为自己演了一个“公子哥儿”不开心。
释小松的父母都是东北人,家族中充满雄性荷尔蒙的气息,一些不那么“爷们儿”的事情从小被禁止,比如拿勺子时翘起小拇指都会被训斥。?
两岁时,释小松跟着老师习武,4岁已经是少林寺的小武僧了。
他第一次接触宝玉是在语文课本里,“穿红衣服、眉清目秀”,释小松一点都不喜欢这个看起来有点“娘”的男孩子。
开拍之后,他还发现宝玉喜欢和女孩子玩、一点儿小事儿就哭,心里更加不喜欢。排练的第一周,释小松每天都给妈妈打电话哭一场。
导演说:“小松心中比较喜欢《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每次拍哭戏他都很头疼,剧本里所有哭戏都被他描成了黄色,意思是‘严重危险’。”
为表现宝玉富家公子的气质,形体老师要求小松每天靠墙站,整个身体全都紧紧贴在墙壁上,坐时腰板要挺直,腿必须是90度。
很长一段时间之后,释小松才开始接受宝玉这个人,看到他的独特与无奈。调整之后,他到位的演出,获得了观众的称赞。
你的努力足够,你选什么都是对的。
即使不对,你的努力会让它变成对的。
大多数人应该都曾是下面这个故事的主人公:
小时候,总在纠结自己是选清华还是选北大呢?后来才发现,自己的水平连二流大学都上不了。
吃饭前,烦恼吃牛排还是吃火锅呢?后来才知道,自己的工资只能吃个兰州拉面,要不然房租又交不起了。
妻子怀孕时,想着孩子长大了,学钢琴还是学高尔夫呢?后来才明白,自己的经济水平还是让孩子学口琴吧。
选择是个奢饰品,只有拼命努力的人才有拥有。
不努力的人,连选项都没有。
就像网上有句话,“人的努力还在一个范围内,大家都只有24小时,但涉及到选择,人的信息、眼界、分析能力、承受风险的能力这些的差异就真是天差地别了。”
所以,不努力,还想依靠选择就改变人生,简直无可救药。
△
知名职业发展专家马华兴说:“想学钢琴一开始就弹卡农,知道做金融来钱快马上就想干成几个IPO,这只会在游戏里出现。”
即使运气好选对了,也得承认,努力会增加这种可能性。
说“早两年买房,少奋斗十年”的人,前提是两年前,你就已经努力攒够了买房的资金;
说“女人选对了老公,根本不用努力”,前提是你的努力让你足够优秀,否则凭什么修改的男士要喜欢不优秀的你?
就像杨澜说的:“干的好是基础,才能选个优秀的人嫁了。”
同理,努力是基础,努力提高自己的眼界、能力、认知水平,才能在万千选择中,找到对的那一个。
前一段世界综合格斗锦标赛上为中国打破零金牌的90后女运动员林荷琴,因为颜值高、能力强,被网友亲切称为“格斗林妹妹”。
实际上,林荷琴被选入体育队后无数次因为训练太苦想放弃。因为和父亲的承诺,她只能硬着头皮训练,并要求自己不许缺勤。
有时被打的满脸鲜血,甚至在比赛中被打到昏迷、胳膊被拧成反方向,她也咬牙坚持下来。
无数次被打倒和爬起之后,她说“觉得不苦了,该做的做好了,也能做很多自己很喜欢做的事情。”
拼命努力的人,才有选择的资本。
曾经的快递小哥、现在的飞行员汪勤金因为家境不好,自己也没有一技之长,无奈之下选择了送快递。
顺丰招募飞行员时,汪勤金报了名,实际上他英语一点都不好、对飞机系统一无所知、体能也不达标。
为了被选中,汪勤金每天用十多个小时学英语、学习机型理论,还得一边备考雅思,每天睡很少。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一年,汪勤金被选中,成为顺丰内部选拔出的十名飞行员之一。
他说:“我曾经也是普通快递员中的一个,现在我还是我,但我能感觉到中国有一个我。”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选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努力到了哪种程度。
好吃懒做、敷衍了事,一点苦就退缩,选择再好也没用;
勤勤恳恳、努力做事,选得不好,他的努力也足够让选择变好。
所以,与其沉溺于“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的”谎言,不如去做那个“即使选了不好的路,也能努力成就自我”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