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失败者,才喜欢给别人泼凉水
发表于2017-09-18 20:53 阅读(9)
只有失败者,才喜欢给别人泼凉水
昨晚,第一次看了老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看到Chris那么大年龄了还去证券公司应聘一个没有一毛钱薪水的实习生,我就惊呼:卧槽,这不是“影射”我吗?
2013年上半年,在29岁的时候,我从销售转行做记者,因为既没有相关工作经验又不是应届生,基本上很难进去,当时,也是做好了“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先不要工资”的心理准备。我后来被录用,确实也就是因为这种“情怀”打动了我的面试官,也就是我现在的总编。确切地说,起初,我并没有被录用,但他们看到我态度如此诚恳,居然甘愿当实习生,因此,就把我列入了“备胎”的名单;随后,当主胎出问题后,我便被“扶正”了。
【我转行的故事在《谁都没资格说你“不适合”》一文中】
我刚来这报到的时候,总编真诚地对我说:”说实话,把你召过来,我心里很没底,你除过作文成绩领先外,面试的排名并不靠前,后来我们缺人,需要增录,想想你既然是复旦毕业的,就算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所以,就通知你来了。”话说,从毕业到现在求职五次,唯有这一次,大学的毕业证才真正“派上用场了”;不过,这种“派上用场”,总让我有一种屈辱感——我居然已经沦落到了要靠复旦的招牌才能找到工作的地步了。(其耻辱程度,仅此于一个人没有其他魅力、唯有凭借金钱才能泡到妞的那种耻辱感。)
总编在谈话时还说:“我培养你这样一个已经工作过六年的人,要比培养一个应届毕业生的成本高。”我承认,一般来说,往届生的可塑性比较差,因为他们会把在原先工作中形成的错误的思维方式带进新工作中,所以,这句话如果用来评价“大多数人”,也许是对的,但偏偏用在我身上,它是错的;因此,我很果断地反驳:“偏见。”他想了一下说,也许真的只是偏见。他还说:“如果你之前是在机关里,我对你适应新的工作还有信心,可你却是从制造业转到媒体,这让我很没把握。”我说:“这个我不同意,相反,我倒是认为,我如果真的是很不幸地在机关里呆了几年,可能真的就荒废了。”他跟大多数国人一样,把公务员智能化,而我则走上了另一个极端,对公务员心存偏见。基辛格在从政前是哈佛教授,在退出政界后,他想返回哈佛教书,但哈佛校方不接受,“你当了几年官,已经不能胜任教授一职了。”由此看来,我对公务员的偏见,是一种哈佛式思维。
说实话,当时虽然是嘴上逞强,但我自己,心里还是很虚的。以至于在第二天,跟几个高中同学小聚时,我还不断地说:万一我过不了试用期,你们可千万别鄙视我啊。
话说,我在参加每一份工作之初,都会“把自己当应届生”。这就像是,我每次喜欢上一个人,都会发自内心地觉得“哇呀,这就是我的初恋”——过去,美好的经历当然不会忘记,也没必要把自己的过往都否定掉,但是,在过去一些不愉快的经历、被伤害的经历中所形成的错误的思维方式却必须被格式化。
在入职后的第二周,第一次选题会上,我主动请缨,领了一个最难啃的硬骨头(连一些老记者也不愿意接招)。我之所以选择个最难的,其实,是因为对自己很没信心。我的想法很简单,如果你选择一个很简单的,完成了也不光彩,但倘若完不成,则丢人至极;而你选择一个最难的,即便完不成,也没有人会鄙视你能力不行,但是,倘若是侥幸完成了,则对自己是一个极大的鼓励啊。
我花了两天时间,才列出了一份采访提纲。采访的过程中,又使用了各种阴谋诡计、谎言,以及无比真切的恳求(“这是我的第一次采访,最终质量,将影响到我的饭碗”),最终,拿到了一些远远超出我自己预期的材料。成稿质量,也还不错。诚然,与那些早已身经百战的老记者相比,我实在还差得太远,但是,纵向上,跟自己比,我觉得,我已经“很了不起了”。因此,尽管并没有任何人表扬过我,但我自己却有一种“一炮打响”的陶醉感。(没有人鼓励你的时候,你就得自己鼓励自己;战略上藐视自己,但战术上,一定要自吹自擂。)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一切都新鲜而令人兴奋。(当然,直到现在,也一直都会遭遇到新鲜而令人兴奋的事情,这可能与我的孩子气有关吧。)不过,在年底,试用期满,竞聘的时候,我却慌了,非常害怕被淘汰,结果,做竞聘面试的时候,非常紧张,结结巴巴,至今想起来犹觉丢人。
好歹,竞聘是通过了,并存活至今。虽然,我对新闻稿件的写法仍然不熟练,写出来的稿子,总是会让编辑老师头疼,但不得不承认,我确实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前天开会的时候,总编还说,我做专家对话,已经形成了一个品牌。(自去年5月份以来,所有的专家对话稿件,都由我来写;并且,除过一次例外,所有的受访对象,无论是学者还是官员,或者企业家,都会先对我的提问质量表示一下高度赞赏。)
我们办公室,流传着一个传说,都说我是总编的男神。原因是,老板在另外一个杂志社“狠狠地夸了苏清涛一顿”。但这个消息传到我这里的时候,我却能够做到宠辱不惊的淡定。原因是,老板去年有次吃饭时对我说“像我这么忠诚的粉丝不多了吧”,并且还说了句“苏老师可以三观不正”。我有次开玩笑说,微信上要屏蔽他,结果,他说:你敢屏蔽我,我就扣你工资!又一次,他说:如果连续几天看不见苏老师发表人生思考,我就怀疑他把我屏蔽了。。。
还有一次,我早晨在朋友圈发了一条“连续好几天早晨在车站遇见同一个骗子,每次看见他,我都有一种想请他喝杯咖啡的冲动”,结果,老板回复:准你假,挽救一个人,意义更重大。。。
春节时,我发给老板的短信里有一句是:感谢你对我平时“不务正业”的包容。
我无比喜欢这里的工作氛围,接近五十岁的人、以及接近六十岁即将退休的人,在内心里,都是充满朝气的小男孩。
跑题了,言归正传。在《当幸福来敲门》中,Chirs在维特证券公司的实习生涯结束,被正式录用后,那情况,就跟我现在的状态差不多。(我说的是状态。论成就,我当然远比不上人家。但我也不会因为自己没有取得过什么成就便自我否定。)
上面的内容,都跟标题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下面,我得解释一下,为什么要取这样一个标题了。
在影片中,Chris在跟老婆分手后,带儿子出去打篮球,有一次,打完后,他对儿子说:“以后,别让人家对你说‘你不行’”。”“那些自己没有成才的人,总会说你也不能成才。”这几乎是绝对真理。
我行走江湖多年的经历都告诉我,那些自己无能的人,总是以为别人也跟他们自己一样无能。
先说一下,上面一句话是怎么诞生的吧:2010年4月,我跟同事在苏州参加一个展会,有一个同行跑到我们的摊位上,拿起我们的一个逼格特别高的样品,仔细端详了一会儿,然后问:“这是你们自己做的吗?”我们说是,然后,他又绝不相信,“你们也能做出来?”这鸟人走后,我照着名片上的信息查了下他的公司,名不见经传,然后,我对同事说,这个人就是“自己做不到,就以为别人也做不到。把别人都想得跟他自己一样挫”。
话说,我当年从制造业转行做销售时,几个资深销售人士,包括当老板的朋友、包括招商引资做得特别好的朋友、包括媒体的销售大亨,都强烈支持我。但一大群从未做过销售的人来告诉我:“你不适合”。我总结了下,他们说我不适合的理由,无非是因为我不抽烟、不喝酒、不会带客户嫖娼。。。两三年后,我做得有些起色了,而那些对我说“你不行”的人,仍然在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当年,在苏州工业园湖东邻里中心的一间屋子里,我每天打电话的那个勤奋劲,就跟应聘中的Chris差不多——为了保证白天的时间全部用来给准客户打电话,我都是在晚上查资料、整理名单;到了白天,除过午休、午饭前半小时、下班前半小时之外,其他所有的时间,我全部都在打电话。)
后来,我打算转行到媒体,一大批在媒体从业的朋友都说我可以,甚至还说我最适合做调查记者,而几个整天感慨人生失败,抱怨活得没意思的人,却对我说“你不适合”。我没听他们的,转行后很快进入了状态,而他们几个,仍然对人生充满强烈的挫败感。
有人对我说,你不能吸取不同意见。是的,我确实不能听取没有价值的不同意见了。
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有loser才喜欢给别人的热情泼冷水、喜欢传播负能量。
Loser给别人泼冷水,有两种逻辑。一种是,“因为我不行,所以,别人应该也不行”;另一种是,他们害怕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万一别人做成了,自己的自尊心会受伤,因此,千方百计地让别人做不成。
多年来,在庸碌众生那里,我一直会遭遇歧视,或是居高临下的同情;但在面对智商最高的群体时,我总会发现,我对他们有着异乎寻常的吸引力。这实在令人感到意外,不过,实际上也很正常。因为,聪明人看事、看人的视角,自然是独特的。
我是一个极其缺乏自信的人,跟别人相处,总是担心自己的智商被“碾压”,总担心自己因为言行举止的拙劣而被人嘲笑。但“奇怪”的是,这种恐惧感,在“大家都是凡人”的场合会特别明显,而在面对高手、尤其是顶尖级的高手时,反倒不那么明显,甚至是会消失。为什么呢?因为,那些justsoso的人,特别喜欢给别人泼冷水,偶尔被他们点赞,我并不会觉得有多光荣,但倘若被耻笑,我却会有一种“我居然已经沦落到连这货也敢来嘲笑的程度了”的耻辱感。
反而,越是那些出色得让我感到自卑、让我黯然失色并自惭形秽的人,我接近他们的欲望便越强烈。因为,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优点,就是,比较会鼓励人,甚至是吹捧人,然后,被他们熏陶过一段时间之后,我就觉得自己也变得更好了,能够跟他们“平起平坐”了。也就是说,我喜欢跟出色的人相处,图的就是他们能让我“自我感觉良好”。跟他们在一起,你根本不必担心自己会被鄙视。(这就像是,上课提个naive的问题,身边的同学会鄙视你这个问题太幼稚,但老师则不会。)况且,他们即便是鄙视你,也多是一些有技术含量的、有建设性的鄙视,有利于你的进步。再说了,即便是被高手鄙视了,你也不会觉得丢人,因为,被高手碾压,并不能意味着自己有多差劲。【班门弄斧没有错,弄斧,就应该在班门。】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会遇到不同的声音。不过,在面对争议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倾向于向loser发出的愚蠢的论调妥协,这也就是他们为什么老是深陷在挫败的泥潭中出不来了。要改变命运,首先就得远离那些喜欢散发负能量的lo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