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后,你的时间去哪儿了?
发表于2017-09-22 08:47 阅读(40)
下班后,你的时间去哪儿了?
现代职场人士奔波在家庭和单位的两点一线之间,上班忙着工作,下班忙着家事。若干年过去,我们不禁想问一句:“下班的时间去哪儿了?”
以人为镜明得失——聚焦成功人士
前段时间,网上疯转一组漫画,漫画形象地描绘了“习主席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两会”召开前夕,李克强总理一年的施政路也以漫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国家领导人的时间去哪儿了?考察、接待、出访、主持会议、走访基层、参加国际会议……他们的时间似乎没有上班与下班的概念,正如习主席说:“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都被工作占去了。”
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数字英雄”的搜狐总裁张朝阳说:“我就是平凡人,我没有发现自己与别人有什么大的不同。如果说有不同,那就是我每天平均除了7个小时睡觉外,其他时间都在工作、思考。”
大多数人恐怕没有想到,相当多的亿万富豪是起家于工作以外的时间。业余淘金、一不小心成为亿万富豪的,首推马化腾。马化腾在深圳大学学习的时候,电脑水平已令老师同学刮目相看,他既可以成为各种电脑病毒的克星,又能为维护学校电脑网络提供方案。
马化腾毕业之后,进入深圳润迅公司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投资5万元,在家里弄了4条电话线和8台电脑,承担起一个网站深圳站站长的角色。同时,马化腾还和朋友合作开发了股霸卡,在电子市场大卖,为自己积累了相当多的原始资本。1998年10月,他辞职创办了腾讯,最终成就了今天的“马化腾”。
身价高达百亿美元的丁磊,曾连续3年成为中国首富。许多人想不到,丁磊的第一桶金约50万元人民币,大部分是在工作以外的时间靠写软件挣得的。拿着这些辛苦积攒下来的钱,丁磊在一间只有7平方米的房间,开始了自己创业的第一步。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的主要收入竟是来自于兼职所挣,而不是他从事的科研工作。李政道有两张名片,一张是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会长;另一张是利曼兄弟股份有限公司职员。李政道博士在递给人们第二张名片时往往说:这是我真正吃饭的职业。著名的美国硅谷,正是因为有兼职制度,才得以成为全球的科技圣地。
这些人掘金的成功,不仅是物质的积累,重要的是个人观念的转变。在业余时间学到的东西超乎想象,它会否定许多过时的观念和思想。许多人害怕风险,担心失败,不敢走出固有的生活模式,也就不会改变现状。充分利用好业余时间,使许多人士获得了意外的成功。
加拿大医学教育家奥斯勒赋予业余时间以生命的神奇,为了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读书,他为自己定下一个制度,睡觉之前必须读15分钟的书。不管忙碌到多晚进卧室,就是清晨两三点钟,他也一定要读15分钟的书才入睡。这个制度他整整坚持了半个世纪之久,共读了8235万字、1098本书,奥斯勒从医学专家成了文学研究家。
哈佛大学有一个著名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每晚抽出2个小时的时间用来阅读、进修、思考,或参加有意义的演讲、讨论,你会发现,你的人生正在发生改变,坚持数年之后,成功就会向你招手。
走出去,引进来——聚焦职场明星
员工小川这几天在网上幸福地晒起结婚照,大学毕业仅三年的他不仅事业有成,有车有房,又如愿抱得美人归,着实让周围的朋友羡慕嫉妒恨。小川出生在大兴安岭的一个小村庄,用他的话说,他们家乡的很多人都没有见过火车长什么样儿。
大学毕业后,为尽快缓解家里的经济负担,他放弃了考研,而来到一家企业做企划专员。和许多没有经验的职场菜鸟一样,他的策划稿被领导一次又一次毙掉。每天五点下班的时候,所有的同事都大喊“下班了,解放了”,然后就开始计划各种“嗨皮”。
可是小川从来不参加这样的聚会,他清楚自己要学的知识实在太多太多。小川报名参加了一个计算机培训班,每天下班后就去学习平面设计,又利用周末时间去附近大学参加校园英语角。
每个月发完工资以后,他没有像其他同事一样逛商场、泡酒吧,而是用寄给家人后所剩无几的钱去买相关的杂志和书籍。坚持一段时间后,他的策划稿被毙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一次,公司引进了一个国外的大项目,要在公司的网站上进行大力度宣传,可是具体的产品功能还需对方详细地介绍。当对方的销售总监来了以后,策划部部长傻眼了,对方居然是个外国人,尽管对方也带来一个翻译,可是这毕竟是谈判,自己这边没有翻译也不行呀。
小川说:“让我试试吧。”就这样,谈判进行得很顺利,具体的产品功能介绍小川也都熟记下来,当晚小川又连夜做出一个企划案。第二天早上呈交给部长的时候,部长连声称赞,说小川实在是让大家刮目相看,部长决定把整个项目全权交与他负责。
小川利用业余时间走出单位,走出蜗居,让自己尽可能吸收知识,并学以致用,在关键时刻脱颖而出。自此,小川的事业上了一个新台阶。
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从小川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真正决定职业和人生走向的,在于如何利用下班时间。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人们很容易马上陷入懒散状态,挤上公交地铁,就迫不及待地拿出手机,手指一划,“天天酷跑”、“飞机大战”、“全民英雄”,各种小游戏似乎可以麻痹疲惫的神经。
上班看电脑,下班玩手机,回到家里急忙输入WIFI密码,窝在沙发里继续打游戏,等到眼睛干涩得睁不开的时候,抬头一看,哇,十点了,洗洗睡吧!关灯后也舍不得放下手机,还要刷一刷微信、微博,在朋友圈里留下一行字:“无奈的一天又结束了,晚安,亲们。”
事实上很多人也知道应该做些有用的事情,比如去图书馆看看书,去公园散散步,去健身房健健身。可是闲得久了,就没有兴致了。曾经看过一篇文章,题目叫“你没有变强是因为你一直很舒服”。业余时间打游戏的确很舒服,可是不会让人变得更强。
我们可以计算一下,人的一生到底有多少业余时间呢?假设一个人活70岁,一生约有62万小时,除去吃喝拉撒睡占去的一半时间,还有约31万小时;一个人每周工作40小时,一年52周,一年工作时间约为2080小时,如果他一生工作35年,总共约7.28万小时,业余时间就是23.72万小时。23.72万是7.28万的3.2倍多。
因此,如果你想你的人生有一个大的飞跃,就应该利用业余时间找一个能让自己继续充电的地方,离开那些过于安逸的环境,坚持下来,你就比别人领先一步。
无休闲,不生活——聚焦社会调查
最近有关机构对30名25-55岁的各行业、各级别的公司白领发起调查,职场8小时外,白领的时间都去哪儿了?调查中,阅读、运动、约会、陪伴家人是白领下班后的四大时间支出。
不过,近五成白领每天阅读时间在30分钟以下,运动时间也在30分钟以下。22名有伴侣的白领,每周与伴侣外出平均2次。10多名白领坦言不能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时间。“计划好的亲子同乐和悠闲阅读,被突如其来的工作打断,是常有的事。”一位被调查的白领无奈地说。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75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3.1%的受访者坦言自己不同程度上有“下班沉默症”,75.4%受访者直言身边存在患有“下班沉默症”的人。
张叶是一名销售员,面对顾客时她总是“反应敏捷”,和同事聊天也总能“妙语连珠”。但一下班,她就感觉自己像“死机”了一样,不想多说一句话。“乘公交回家时,我习惯面对窗户,尽量避免和别人有眼神交流。”张叶说,下班后可以面无表情,在她看来是件很幸福的事。
中南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董海军认为,在工作、应酬和家庭中,人们扮演的角色不同。在角色转换时,人们往往会忽略家庭角色对人的期望,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休息方式,没有很好地考虑家人的感受。
作为单位员工,即使工作繁忙,也应给予工作和生活同样的重视。用人单位应像西方很多国家那样,利用业余时间组织一些让员工及其亲友共同参与的活动聚会,促进情感交流。
一家基金公司老总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营销策划部女士到总经理办公室,毫无征兆地要求离职,老总按照惯例问她原因,女士突然掀起了自己的头帘,露出花白的发根说:“其实,我的头发是染的,来公司前还是黑发,近几年头发不断变白且脱发厉害。”这位总经理惊讶得无话可说,这名女士只有30岁,正是爱美之时。
事实上,职场中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上班要完成老板交待的任务,下班要周旋客户的应酬。至于锻炼身体、学习充电、朋友聚会、家庭关系、身心娱乐等等,那是退休以后的事情。
列宁说过,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新周刊》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一个物质丰盛、诗意寡淡的时代,一个盛产亿万富翁、欠缺生活家的时代,一个“有一种毒药叫成功”而人人饮鸩止渴的时代,一个集体沉迷于高速工作、功利社交、名牌消费的时代。
的确,为了事业有成,为了不落后于人,我们应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兼职、加班。但终极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如果我们变成只会工作、学习的机器人,那一切“成功”都是失败的。
正如歌曲里唱的:“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上班的时间去哪儿了?工作了。下班的时间去哪儿了?工作了。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皱纹了。
无论你的工作有多忙,记得把业余时间分成五份进行投资:增加对身体的投资,让身体始终好用;增加对社会的投资,扩大你的人脉;增加对学习的投资,加强你的自信;增加对旅游的投资,扩大你的见闻;增加对未来的投资,增加你的收益。好好规划落实,你会发现你的人生逐步就有了大量盈余。
或许,我们应该换一种生活方式,尝试一种业余爱好,去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欢乐;寻求一种运动,去体验挑战带来的刺激;学习一种新的语言,去探索世界的奇妙。按照你的新奇的想法,开始行动吧!如果别人再问起“下班的时间去哪儿了”,我们会说:“去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