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你根本没时间发呆:想象五年后的你在做什么

发表于2018-06-06 19:10 阅读(21)

你根本没时间发呆:想象五年后的你在做什么

一九七六年的冬天,当时我十九岁,在休斯顿太空总署的大空梭实验室里工作,同时也在总署旁边的休斯顿大学主修电脑。纵然忙于学校、睡眠与工作之间,这几乎占据了我一天二十四小时的全部时间,但只要有多余的一分钟,我总是会把所有的精力放在我的音乐创作上。

我知道写歌词不是我的专长,所以在这段日子里,我处处寻找一位善写歌词的搭档,与我一起合作创作。我认识了一位朋友,她的名字叫凡内芮 (Valerie Johnson)。自从二十多年前离开德州后,就再也没听过她的消息,但是她却在我事业的起步时,给了我最大的鼓励。

仅十九岁的凡内芮在德州的诗词比赛中,不知得过多少奖牌。她的写作总是让我爱不释手,当时我们的确合写了许多很好的作品,一直到今天,我仍然认为这些作品充满了特色与创意。

一个星期六的周末,凡内芮又热情地邀请我至她家的牧场烤肉。她的家族是德州有名的石油大亨,拥有庞大的牧场。她的家庭虽然极为富有,但她的穿着、所开的车、与她谦诚待人的态度,更让我加倍地打从心底佩服她。

凡内芮知道我对音乐的执着。然而,面对那遥远的音乐界及整个美国陌生的唱片市场,我们一点管道都没有。此时,我们两个人坐在德州的乡下,我们哪知道下一步该如何走。突然间,她冒出了一句话:

“Visualize, What you are doing in 5 years? ﹙想像你五年后在做什么?﹚”

我愣了一下。

她转过身来,手指着我说:“嘿!告诉我,你心目中‘最希望’五年后的你在做什么,你那个时候的生活是一个什么样子?”我还来不及回答,她又抢着说:“别急,你先仔细想想,完全想好,确定后再说出来。”

我沉思了几分钟,开始告诉她:“第一,五年后,我希望能有一张唱片在市场上,而这张唱片很受欢迎,可以得到许多人的肯定。第二,我住在一个有很多很多音乐的地方,能天天与一些世界一流的乐师一起工作。”

凡内芮说:“你确定了吗?”

我慢慢稳稳地回答,而且拉了一个很长的Yesssssss!

凡内芮接着说:“好,既然你确定了,我们就把这个目标倒算回来。如果第五年,你有一张唱片在市场上,那么你的第四年,一定是要跟一家唱片公司签上合约。”

“那么你的第三年,一定是要有一个完整的作品,可以拿给很多很多的唱片公司听,对不对?”
  “那么你的第二年,一定要有很棒的作品开始录音了。”
  “那么你的第一年,就一定要把你所有要准备录音的作品全部编曲,排练就位准备好。”
  “那么你的第六个月,就是要把那些没有完成的作品修饰好,然后让你自己可以逐一筛选。”
  “那么你的第一个月,就是要把目前这几首曲子完工。”
  “那么你的第一个礼拜,就是要先列出一整个清单,排出哪些曲子需要修改,哪些需要完工。”
  “好了,我们现在不就已经知道,你下个星期一要做什么了吗?”凡内芮笑笑地说。

“喔,对了。你还说你五年后,要生活在一个有很多音乐的地方,然后与许多一流的乐师一起忙着工作,对吗?”她急忙地补充说。“如果,你的第五年,已经在与这些人一起工作,那么你的第四年,照道理应该有你自己的一个工作室或录音室。那么你的第三年,可能是先跟这个圈子里的人在一起工作。那么你的第二年,应该不是住在德州,而是已经住在纽约或是洛杉机了。”

次年(一九七七年),我辞掉了令许多人羡慕的太空总署的工作,离开了休斯顿,搬到洛杉机。

说也奇怪:不敢说是恰好五年,但大约可说是第六年。一九八三年,我的唱片在亚洲开始销起来,我一天二十四小时,几乎全都忙着与一些顶尖的音乐高手,日出日落地一起工作。

每当我在最困惑的时候,我会静下来问我自己:五年后你“最希望”看到你自己在做什么?

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这个答案的话,你又如何要求别人或上帝为你做选择或开路呢?别忘了!在生命中,上帝已经把所有“选择”的权力交在我们的手上了。

如果,你对你的生命经常在问“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那样?”的时候,你不妨试着问一下自己,你是否很“清清楚楚”地知道你自己要的是什么?

如果连你自己要的是什么都不知道的话,那么爱你的主,又如何帮你安排呢?不是吗?

而在你旁边的人,再怎么热心地为你敲锣打鼓,爱你的主也顶多给一些慈悲的安慰。因为连你自己都还没有清楚地告诉他,你要的是什么?那么你又岂能无辜地怪上帝没有为你开路呢?不是吗?

有这样一篇调查似乎也说明了什么:

有一年,一群意气风发的天之骄子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了,他们即将开始穿越各自的玉米地。他们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在临出校门前,哈佛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以后的25年,他们穿越玉米地。25年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又是这样的:

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地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
  剩下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为什么要穿越玉米地,而另一些人则不清楚或不很清楚。

故事到此完结。在这里,我们的确看到了人生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在将这个规划细细拆分,我们马上就会发现,其实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停下来发呆。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