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80后明星创业者茅侃侃自杀:谁才是背后看不见的推手?

发表于2018-01-29 16:08 阅读(23)

80后明星创业者茅侃侃自杀:谁才是背后看不见的推手?

文|赵晓璃

 

写在前面的话:

 

三天前,80后创业领军人物、万家电竞创始人茅侃侃被爆在家中自杀,年仅35岁。

 

这一消息让很多人唏嘘不已。

 

本文谨从财务的角度,试图去剖析创业的命门在哪里;与此同时,也希望此文能够让心怀创业梦想或打算创业的你有所警觉。

 

对于财富,对于创业,对于互联网,到底谁才是背后看不见的推手?

 

 

玩转创业,首先要懂资金链

 

要说在互联网领域,有四位80后代表人物熠熠生辉,他们被称为“京城四少”,一度成为很多年轻人的创业偶像。

 

这四少分别为李想、茅侃侃、高燃、戴志康。

 

要知道,十年前的创业者尤其是互联网创业者可谓“稀有少见”:而在这四名创业者中间,茅侃侃的起点最低(初中学历),外表俨然一副“混世魔王”的模样,但骨子里对于事业的执着与坚毅,不得不让很多人肃然起敬。

 

如果不是后来万家电竞出现了经营危机,确切来说更像是“资金危机”,谁也无法断言这位茅侃侃会不会带着一款新游戏铩羽而归,最终改变世界。

 

然而资金链一旦断裂,对于创业者而言无疑是一场灭顶之灾。

 

先普及一下资金链。

 

对于很多具备财务知识基础和经验的人来说,他们都对一点心知肚明,那就是,决定一家公司生死存亡的,往往并不是所谓的资产负债,而是现金的流转。

 

第一个例子。

 

如果有一位创业者手头有1000万资金,他开始运作一家公司,即便每年亏损10万,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则这家公司可以存活多少年?

 

答案是100年。

 

这方面的例子典型的有亚马逊。

 

过去十几年来,亚马逊从来没有盈利过,甚至经常出现亏损,但这并不妨碍其市值屡创新高,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它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良好的资金周转。

 

因此,一家企业能否存活以及能活多久,关键是看现金流。

 

 

 

现金流由什么决定的?

 

我们先看这样一个公式:

 

现金净流量=现金流入-现金流出 

 

第二个例子。

 

我现在打算开个烧烤店,需要找间旺铺、购置设备及招募烧烤师傅,预计需要初始资金50万元。

 

我找银行借了50万元,期限一年,年利率8%。

 

按照常理推算,如果我的烧烤味道特别好加上沿街旺铺不愁销路,预计一年能给我带来200万的现金流入,同时扣除必要的现金流出100万元(例如师傅工资、烧烤材料款、水电房租等等),那么一年下来的净现金流量为100万元,那么规划年初的银行贷款本金加利息是绰绰有余的。

 

然而突发事件总是让我猝不及防。

 

比如最近有则新闻曝光,某某市民长期吃烧烤得了癌症,然后各大舆论媒体呼吁广大市民尽量少吃烧烤,我这家烧烤店的生意必然受到影响,结果第一年我的现金流入没有做到预计的200万元,实际上只产生了120万的现金流入,那么扣除100万的现金流出,一年下来净现金流量只有20万,则到了偿还期无法归还年初借款本金及利息(本金50万,利息4万),缺口还有34万元。

 

这时候如果我能借到新的钱,或者银行允许我延期,则有可能等这阵风头过了之后,烧烤行业重新回暖恢复正常,我便可以把借款本息如数归还,并且维持烧烤店的正常运营,最终越做越大。

 

由此可见,让生意起死回生的关键性转机就出现在【借新债还旧债】上面。

 

 

 

现金流断裂是致命伤

 

2008年金融危机那会儿,我在一家公司担任财务经理,那个时候所在的开发区“一天倒闭两三家企业”,问题恰恰就是出在“现金流”层面。

 

第三个例子。

 

李先生于2007年年初办了一个厂,从接单生产送货到回款大约要半年周期,同时为了保证正常的生产运营,李先生需要承担购买材料、支付工人工资、房租水电等必要支出。

 

假设我的年销售额1000万元,按照上述前提,半年回款500万元(假设回款时间在6月底),则意味着6月底之前的一切支出都需要垫资,粗略计算,这半年期间的必要开支约为300万,则在收入变现之前,这部分往往来源于股东出资款、各类借款等。

 

即便产生了收入,李先生也无法安枕无忧,因为市场行情、收入多寡并非以创业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通过一年运营,厂子业务终于稳定下来,然而到了2008年,假设到金融危机来临,李先生手上还有500万的回款没法收回(很多客户纷纷陷入经营危机),同时他还需要支付工人工资及材料款等(300万元),这就产生了300万的亏空。

 

如果能及时补给这300万,可能会撑过这半年的难熬期挺过经济危机,企业得以新的转机;如果无法筹集这300万,则有可能面临清算偿债的风险,这个时候我作为厂子的负责人,为了不让厂子被清算变卖,李先生可能会选择出售自己的财产(譬如房产)来筹集资金。

 

于是即便外表无比风光被人们尊称为“老板”的李先生,一旦厂子倒闭意味着这辈子可能都很难翻身;押上了身家性命的老板,可能随时露宿街头。

 

 

因此,创业这条路注定和资金结下了不解之缘,而每个创业者面临的风险也不一而足,个中滋味只能自己体会。

 

 

互联网创业下的“赢家通吃”

 

经过前面的分析,想必你对创业及财富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事实上,决定财富多寡的往往不是努力程度,也并非资产规模,而是风险的大小。

 

员工通过出让风险获得了稳定但微薄的工资收入,创业者通过承担风险有可能获得高额报酬也有可能倾家荡产。

 

从风险与财富的配比关系衡量,这很公平。

 

最后来说说互联网。

 

传统的创业语境里(比如前文举例的烧烤摊,比如传统实体工厂等),虽然风险在所难免,但总体不会太大。

 

如果创业者的目标简单明了,只想通过出售产品或服务赚取收入,将利润作为衡量经营成果的标准,那么经过漫长的成长过程,一些企业也能做大做强,即便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但只要维持较好的资金流,也能过上相对丰盈的生活。

 

然而互联网语境下的创业和传统创业无法同日而语。

 

事实上,无数个像茅侃侃这样的创业者都被卷入了以上市为目标的风创企业。

 

据说这种玩法来自于美国,公司的成立基础不是成熟的产品或服务,而是一个商业计划:它以获得天使投资作为近期目标,等公司成立起来之后,目标就变成了一轮轮融资,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每轮资金将被用于业务扩张,公司规模及员工数会随着融资额度迅速增长。

 

这种创业语境下的资金链风险,远远超过传统创业语境。

 

2015 年9 月30 日,茅侃侃与上市公司万家文化成立合资公司万家电竞,并出任CEO。

 

该公司拟于2016年年底完成融资,当时赵薇旗下的龙薇传媒宣布收购万家文化,然而,高达50倍杠杆的收购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收购方案被否。

 

2017年8月,原与龙薇传媒收购计划泡汤的万家文化找到了另一个买家祥源控股,9月21日,万家文化宣布变更证券简称为祥源文化。

 

此时的茅侃侃正致力于进行一轮5000万元的融资计划,投资方要求祥源文化出资2000万元,投资方再出资3000万元。

 

这一方案被祥源文化拒绝。

 

考虑到万家文化连续亏损,电竞领域不符合自身的发展战略,不利于上市公司利润目标的实现,新买家祥源文化希望10月中旬剥离万家文化。

 

10月26日,万家电竞在筹措资金无门的情况下,因无法支付房租水电等费用,被物业公司强行断电,进入了“暂停营业”状态。

 

同时,因为拖欠员工工资,电竞的60名员工提起冲裁,算上离职补偿外加五险一金,月均人力资源成本大约在110-125万元之间。

 

就这样,万家的资金链彻底断裂,而茅侃侃则选择离开了这个世界。

 

 

 

给职场人的启示

 

 

对于很多身在职场想投身互联网创业的职场人而言,一定对这句话不陌生,那就是:

 

有梦想是好的,万一实现了呢?

 

但在梦想生根发芽落地的过程中,对于资本微薄的你我而言,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1、制定一个适合你自己的创业方向。

 

如前文所言,对于很多从职场转向创业的朋友而言,你的创业目标越简单明了越好。

 

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在擅长领域做拓展和发挥。

 

比如,你在理财方面颇有心得,就可以利用互联网这个工具输出相关理财内容,形成自己的用户,研发出一些实用的理财课程,赚取合理的收入。

 

2、小成本试错,务必注重反馈。

 

对于很多从职场转向创业的朋友而言,如果之前缺乏创业经验,对人性及商业运作并不是很清楚,不建议上来就铺一个大摊子,完全可以通过小成本试错的方法,降低不必要的损失。

 

例如你想研发理财课程,一开始在资金匮乏的情况下,就靠自己不断地研究整理,整理出来之后,也可以请上一两个朋友听一听你的课程给你些反馈,代价无非就是一两顿火锅。

 

另外,想要迈出商业化的步伐,务必重视市场反馈,便于调整具体的方法和步骤。

 

3、我们可以规避资金风险,但精力和时间投入必不可少。

 

类似之前所说的流量思维,就是很多普通人可以运用的创业思路和路径。

 

这里面必须强调的一点是,尽管这种方法和路径可以规避资金风险,但看不见的时间及精力投入必不可少,但你要想走得长远,必须要经过必要的积累和提升过程,阅读及思考是非常好的输入途径,而写作与视觉化表达则是很好的输出方法。

 

4、打工的意义在于挣认知。

 

当今互联网中很多有名气的知识大V,事实上在创业之前,很多都在职场中经过摸爬滚打,做过项目带过团队,对这个领域有了一定的认知和实践之后,再转型创业,常常会获得成功。

 

比如我曾经见过的秋叶老师,他本人就是大学老师,做教育做了很多年,同时早在多年前就开始运营社群,可以说在互联网运营方面累积了大量的认知和经验。

 

因此,我们看到的一夜成名,其实更多的是步步为营的结果。

 

 

最后,我想引用一段话作为文章的收尾与你分享,我多么希望这段高度概括的话是我说的,但本着尊重版权的原则,这段话是出自我非常钦佩的吴伯凡老师笔下,原文是这样写的:

 

“我们在创业的过程中,或者说我们在做这样一种商业性的、特殊的实验过程当中,我们挣来了认知,这个认知通过不断的积累,不断的精炼,不断的深化,这种对于客户和市场的认知会越来越精、准、狠。那么最终它会体现在产品上,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时候,同时为公司创造价值,所以挣钱是个结果,是我们挣来认知以后的一个自然的结果。”

 

以上。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