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章讲君子之所事,本章接着就讲读书人之所事。君子教之而不叫“不耕而食”,那么读书人“不耕而食”又应该做什么呢?孟子认为,读书人的任务就是学习,学习要有一个目标,不能是仅仅为了生存,为了养家活口而学,要树立起自己的志向。而这个志向不是去当官,不是去发财,而是建立与人相互亲爱的关系及选择最佳行为方式。这个志向看起来很简单,现代人可能都会不屑一顾,这叫什么?!要读大学、读博士才能出人头地!出类拔萃!其实这个志向很不简单,怎样做一个“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不知道经过多少年代的探索和思考,人们终于意识到只有依靠群体生活;不但抗击天有不测风云的自然灾害,抗击其它生物的侵害需要依靠群体,而且种植和创造生活资料也必须要依靠群体。因此群体生活便成了人类生活的保障,并由此而产生了群体意识。人们为了自己的生存需要,就要维护群体,为群体的利益而活着而劳动,而付出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这就是人类由自然存在向自觉存在而迈出的关键性的一步。而人们的团结,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爱心,要想团结人,就必须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仁);而要想建立起相互亲爱的关系,就必须要选择最佳行为方式(义);而要选择最佳行为方式,就必须要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礼);而要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就必须要有智慧(智);有智慧还不够,还要有诚信(信)。如此,用诚信,用智慧,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有了这样的素质教育,人们才有可能成长为“大人”!否则,还是一个小人——只有儿童的智力。而一个小人,是寻求不到人生的真正快乐的。
参考资料:
1、
佚名.平和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9545f401000ak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