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以《饵战》为题,顾名思义,旨在阐述作战中如何警惕和防止中敌“饵兵”之计的问题。它认为,所谓“饵兵”,就是“以利诱之”的一种战法。强调在交战中,对于敌人施放的诱饵,诸如牛马、财物、辎重等等,不可随意拾取,否则,必为敌人所乘而导致作战失败。篇中所引“饵兵勿食”一语系孙子所论“用兵八则”之一,意思是,对于敌人设置的诱饵,不要贪利上钩。历史的经验表明,设“饵兵”是古代作战中常见的一种诱敌就范的战法。本篇所论及的“饵兵”,仅是以“物”作诱饵的几种情况,至于以小股部队或以假情况诱敌上当的,也是兵家常用的“饵兵”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定的战争总是与一定的经济的、政治的利益相联系的,因此,为利而战,也就极易为利所诱惑而导致作战失败。所以,善于用兵的人,在作战指导上,既能注意警惕和防止自己中敌“饵兵”之计,又能重视捕捉敌人贪利的弱点而巧用“饵兵”之谋战胜它。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四月,
曹操击败袁绍追兵的延津之战,就是巧用“饵兵”之计取胜的。白马之战后,袁绍亲自率军渡过黄河南下追击曹操至延津。曹操在延津之南依山布阵,当时只有“不满六百”的骑兵,而袁绍有五六千骑兵,十倍于曹操军。在此兵力对比异常悬殊的情况下,曹军如果硬拚是难以战胜袁军的。有鉴于此,曹操巧施“饵兵”之计,先是下令士卒“解鞍放马”以麻痹和骄纵袁绍军,尔后遗留辎重于道旁以引诱袁军来抢夺。待到袁军迫近争抢辎重而致队伍混乱不堪之时,曹操立即命令士卒上马,突然发起攻击,出敌不意地一举击败袁绍军,为其后官渡之战歼灭袁绍主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考资料:
1、
佚名.360doc.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128/19/13370732_4445317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