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贡以诗著称弘治、正德间,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并驾诗坛,而边诗以富有文采为时人称许。综观边贡诗集,佳作多有,“风人遗韵,故自不乏”(《明诗别裁集》),而拟古摘句之什也掺杂其中;沉稳平淡,风格朴质,是其所长,而题材狭窄,调多病苦,为其弱点。要之,其拟古摘句之作,影响消极,而其纤丽俊逸之作,则开“神韵”之渐。清初著名诗人王士祯整理翻刻其诗集,不唯敬其桑梓,亦因诗心有相会之处。因此,边贡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自应有一定的地位。其诗文,后人编为《边华泉全集》。王士祯编选有《华泉集选》4卷。边贡子边习亦有文名,在乡里教徒谋生,受到清初著名文人王士鍃的称赞,把其诗作附刊于所编的《华泉集选》卷后行世。
边贡一生仕途顺利,晚年更是官显事闲,他所作的诗歌,调子平淡和粹,内容较为贫乏。他创作的乐府、古诗比李梦阳、何景明既少且差。偶尔写出的《筑桥怨》、《牵夫谣》,也是点缀历来乐府讽谕传统的应景之作,并无创作者的真情实感融贯其中,无多少艺术感染力。较能表现他的风格的是五七言律绝,曾受到不少诗评者的褒扬。但取材狭窄,大抵是赠、送、简、和、答、寄等应酬之词,或为逢元旦、生日、寒食等例行的抒怀之作。其中有一些诗歌吐露了诗人生活中的淡淡哀愁,但多数是无病呻吟。他也写了少量好诗,如“丞相英灵迥未消,绎帷灯火飒寒飚。乾坤浩荡身难寄,道路间关梦且遥,花外子规燕市月,水边精卫浙江潮。祠堂亦有西湖树,不遣南枝向北朝”(《倡文山祠》)。兴象飘逸,语亦清圆,也包孕着诗人对爱国民族英雄的崇敬心情。
家庭出身边贡出身于一个官僚世家,自幼受到传统的儒学教育。弘治九年(1496年),进士及第,年仅20岁。少年登科,名动朝野。初授太常博士,迁兵科给事中。明六科给事中掌钞发章疏,稽察违误,职权颇重。边贡任职期间,不避权贵,不计利害,上书弹劾贪冒军功、卑怯无能的监军太监和统兵将帅,上《言边患封事疏》。当时监军太监苗逵为皇帝所宠信,镇军统帅是宗室保国公朱晖和右都御史史琳。边贡奏文疏直激切,闻者凛然,表现出他关心国事、直言敢谏的品格。宦途得意此间,著名文学家李梦阳任户部主事。此后,何景明、徐祯卿及王九思、康海、王廷相也先后进士及第,在内阁各部供职。边贡与他们诗文往还,遂为诗友,世称“前七子”。明自英宗之后,政治日趋腐败,阶级矛盾也日见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