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藏书家、文学家。本名韦淳。字德载。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元和初(806年前后)举进士第,又擢才识兼茂科,授集贤校书郎,举贤良方正。出任开州刺史,宰相裴垍引直史馆,改咸阳尉,累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灵昌郡公。历事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宪宗时,家居长安,公事之余,酷嗜文学,笃好典籍,藏书至万余卷,并且多手自校勘书籍,世称善本。著有《六经法言》等文集,《全唐诗》录其存诗12首。撰有《德宗实录》、《宪宗实录》、《大和国计》等。
宪宗元和初(806)进士擢第,三年(808),应贤良方正,以优异成绩登才识兼茂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宰相裴拍监修国史,奏处厚以本官直史馆,迁右拾遗。后在任左补阙时,曾数次上疏进谏,宪宗称他人忠言切,元和中后期,历任考功员外郎、开州刺史、户部郎中,知制诰。元和十五年(820)正月,宪宗卒,穆宗立。穆宗看中处厚的学问,召入翰林,充侍讲学士,改任中书舍人。三月,他和路随【注:《新唐书》为“隋”】在“太液亭”向穆宗讲授《毛诗·关睢》、《尚书·洪范》等篇,受赐绯鱼袋。穆宗皇帝年轻荒唐,不理朝政,贪图游猎和酒色。韦处厚忠于皇家,见此心中颇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