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苜蓿峰边春天又已来临,胡芦河上不由泪下沾巾。你在闺中只能空作思念,怎知沙场愁极出征之人!注释⑴苜蓿(mùxù)峰:玉门关外之山。峰,一作“烽”。⑵立春:节气名。⑶胡芦河:说法不一,似指甘肃省西部玉门关外的疏勒河。⑷闺中:指岑参妻子。⑸杀:同“煞”,极甚之义。《古诗十九首》:“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参考资料:1、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49-2512、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
这首诗实际上是写给亲人的一封书信,表达自己的思念,也安慰妻子的思念。诗的前两句照应题目“题苜蓿峰”从首宿峰写起。春天又来到苜蓿峰、胡芦河上。眼望边地景物,诗人不由泪下沾巾。开始就点出边地、点出季节。“逢”,实则是“又逢”,这就强调了置身边塞已非一日。“苜蓿峰”、“胡芦河”说的都是边地,上下两句以互文句式作反复说明,不仅点明地点,而且它们本身又是异地景物,从而强调了与“家人”相去之远。这一切正是触动诗人感情的契机。“泪沾巾”这一形象性的活动便概括了此时此地诗人的心情。至于“泪沾巾”的原因,则由下两句来具体写。格调是沉重的。
此诗为诗人在安西都护府任职时作,约作于天宝八载(749)。诗人在安西时,曾行役于外,至苜蓿峰,适逢立春,顿起思家念亲之情而作此诗。参考资料:1、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562、
岑参(cén shēn)(约715年—770年),汉族,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去世之时56岁。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