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以“苍”字为题,就已表明了这一点。“条山苍”三个字,写出中条山的苍翠之色,而仅以一个“苍”加以概括,也足见山势之大,浑然一色。同时,诗人写山,以河为比照和衬托,黄河流经中条山下,滔滔漭漭,浊浪排空,一片混黄之色,与苍翠之山色形成鲜明对比。后二句,进一步写河、山,河之黄是因其浪涛汹涌,奔腾不息,山之苍是因其满山松柏,苍翠欲滴。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这首小诗仅短短十六个字,却色彩斑斓,对比强烈,既有绘画般效果,又见出山水动静之韵味,在以追求险怪为主韩愈诗中可谓别具一格。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