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闻麦子香(作者/文超)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2-01 14:19 阅读(0)
又闻麦子香(作者/文超)
作者 | 文超
孟夏,惠风和畅,带着孙辈,回到了我出生的故乡。走在田间的路上,微风吹过,轻轻扬扬散漫着干净、通透、香甜的味道。我知道,那是蜕掉外衣的麦粒香,是成熟清新的麦秆香,是这片土地收获后自然的鲜香。
滿眼望去,大地铺金,风吹麦浪如诗如画,到处都是繁忙的收割景象。让人惊喜的是:在田间来来回回忙碌的是收割机,种田者,变成了辅助,只要张好口袋,把脱好的麦粒装好即可。“今年收成好啊,用丰硕的果实向建党100周年献厚礼!”丰收的喜悦洋溢在辛劳者的脸上。
我在感叹机械化带来的便利和喜庆丰收之余,不仅怀想起小时候那犹如上战场一般的麦收季。50多年前,中国农村几乎没有自动收割机,人们都是用镰刀割麦子。准备开镰那几天,学校都会给我们放10天麦假,让孩子们回去帮大人收麦子,当然,老师们也要回家收麦子。收割麦子是件时间紧、任务重且很辛苦的事,犹如一场刺刀见红的战斗。每天大人们很早起床,四野一片静寂,整个村庄还沉睡在梦里,只有不知疲倦的蛐蛐在“吱吱”地鸣唱。
到了地头,每个人手持锋利的武器一一镰刀,立即投入了战斗,只见微微的月光下,大人们弯下腰,弓着腿,左手拢过一把麦子,右手持镰从根部往怀里一勾,一片麦子便倒在了地上。收割者窸窸窣窣地往前走,镰刀发出“嚓嚓”的声响,听到麦子倒地的声音。几镰刀下去就是一梱,抽两搓长的麦子像绳子一样绑起来,这叫打麦腰,打好以后就把刚割好的麦子放在这“绳子”上,蹲下,用腿顶着,用两个手扭着麦腰,将麦杆左右交叉,直接掰倒,麦子已经梱住了。就这样,倏忽间 ,整片整片的麦田就变成了一梱一梱的麦子,似乎从原来随风飘摇的疯丫头,变成了端庄沉静的大家闺秀。。。。。。
几天后,等麦子全部收回来了,为了做到颗粒归仓,有些孩子会很辛苦地在田间捡拾散落的麦穗。此时大人的主战场已移至村子里的土场上了一一早晨五点多就要起床,给场上洒水、草木灰或麦糠,绕着场子一圈一圈又一圈,直到把原本坑坑洼洼的土地楞是碾成了一块平整瓷实,经得起使用数十天的圆形场子。割完麦子还得把它拉到麦场里进行碾压脱粒。从摊场开始,早上五、六点趁凉快,大家 就准备摊场了。一个领头的会目测一下找到场地的中心位置,拎过去一梱站立的麦子作为圆心点,然后大家就围绕这梱麦子“画圆”。小孩子们也学着大人的做法,蹭蹭蹭地跑着,把麦梱拉过来,解开麦腰,把麦子头朝上,根朝下随便巴拉一下就走开,剩下的交给正在“摊饼”的大人,他们会根据今天场子的薄厚程度将麦子均匀摊开,诀窍是一定要摊平,不然这里凸起,那里凹下,碾场的时候石滚速度快,很容易聚堆,影响进度,再者也碾不净麦子,会使部分麦穗不能脱粒。最初,一两梱麦子就能画一个圆,越往后周长越大,一二 十梱麦子都不够画出一个圆了。。。。。。
正午时分,麦子晒得歘歘歘,似乎都能听到麦子扑簌簌往下掉的声音。石滚碾麦子一般都需要三遍:因为前面已经有了一次 高强度的碾压,第二遍就显得轻松多了。几十分钟 过后麦杆已经变得疲软,再经过翻晒 ,老农抽出几把麦子看看 ,麦穗的麦粒已经所剩无几。三遍后,麦子的脱粒工作基本完成,该起场了。当时的碾麦子有牲口的用牲口,没有牲口的用人力拉石滾。碾好了就得起场,起场用木叉子和木耙子。打麦场成了大人的繁忙场,孩子们欢乐场。麦秸就是我们的蹦蹦 床,没有麦粒的麦秸堆成了一个个既稳定又漂亮的麦秸垛。
接下来就是扬场,趁有风的时候,有经验的大人用木掀把碾下来的麦粒迎风抛向空中,借用风力吹去麦糠和杂物。麦子入囤之前,还须晒干,要不会生虫,然后装袋扛回家。起场也是最热闹的时候,那个时候太阳己经不那么热了,下午时分,凉风出来,特别舒服。大人们在分享丰收的喜悦,小孩子们 在柔软的麦秸上面翻跟头打滚玩,滿满的都是麦草的 甘甜,是被阳光包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