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俺村的铁匠铺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6 02:08 阅读(2)

 俺村的铁匠铺 鲁兴无

 
 岁月如歌,光阴荏苒,拂去岁月的尘埃,剥离历史的舜间,蓦然回首,发现乡村的许多艺人那些编筐窝篓的、洗锭张箩的、铸锅箍盆的、修锁配钥匙的、磨剪子镪菜刀的……如今都看不见踪迹了。那些曾经的手艺人,最终成了人们的一种怀想,久久不能淡抹的记忆。每每想起当年他们走街串巷,奔波忙碌的身影,想到为民服务的娴熟技艺,我心中就会油然而生一种怆惋之感。
 乡愁在记忆中闪烁,一曲无韵的往事,和憨厚的乡亲们一起,总是令我回想那灼光四射,叮叮当当的铁匠铺…!
 
 铁匠铺是六十年代未,七十年代初,由一家私人洪炉作坊发展起来的。
 那时只有师徒二人,大徒弟鲁光义,悟性高,能吃苦,一年之后,独当一面,制作出来的家具,周边数几十里很受欢迎,可与“小店菜刀”媲美,淬火工艺达到了同行业标准,柔而不脆,锋利无比,耐腐防绣,服务至上,热情周到,谁家的“抓勾"齿折了,拿去随接。那奥深的工艺,至今使我难忘,当断齿粘不合垅时,老师傅捏一簇黄土一撒,灼光四射,轻轻的锤击声后,一把完成的小农具,在淬火的冒烟中新生。
 铁匠铺方便了大家生活,颂扬着柳青河两岸的躬耕田园的牧风,使中原以北传统农耕得到传承和延续。
在我人生的记忆里,70年代初,这座老家曾经的铁匠铺,是十里八村唯一一个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单位”,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为千家万户提供便利。
铁匠铺是村里遗留下来的两间破房,遮雨不避风。一盘土炉,炉上有一只很大的风箱和一尊很重的铁砧,还有什么铁锤钳子,印象里还有旁边也不知从那搜集来的废铁烂钢。
 当炉火烧的通红通红的时候,师傅钳夹着那发着白光的铁块放在砧上,捞二锤的徒弟,抡动十几磅的大锤,砸得烙铁火花四溅。汗流浃背的徒弟们,不时地喝两口苦的很的咽喉草水,治喉咙痛老鸹爪茶,消消酷热带来的无奈。
 看热闹的娃儿们,吓得躲的很远,唯恐溅起的火星,烧烂自己身上的小棉祆。
 
 经师傅们亲手制作的各种农具、家具,都有条不紊的掛在墙上,待用户来取。淬过火的犁尖、犁弯乌黑壮实;打磨过的铁锨、锄头明光发亮。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他们制成的成品,件件都是精湛的艺术品,成就了一种美的存在。几十年过去了,还记忆犹新,不能忘怀。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难得老支书鲁传尚(己故)慧眼识途,把一个吃粮靠统销、生产靠货款、花钱靠救济的穷乡僻野——延津县丰庄人民公社河道大队——搞活了。要知道在当时,想让村民过上好日子,不搞活市场、发展集体经济、积攒集体财富,一穷二白的面貌就永远摘不掉。
 
想当年,河道村后生鲁传尚刚走出延津第四中学的校门,就负着责任,承着担当,接任了新一任村党支部书记。在抓好农业的基础上,他深知“无商不富,无工不活”的道理,两眼紧紧瞄准了那个充满商机的铁匠铺,那个寄托着全村人希望的铁匠铺……
 
 随着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鲁传尚带领河道村唯有的几位“能人”:业务员鲁孟耕、财务主管苗景元、姬老师和他的得力门生鲁光义。经过整合,就匆匆上马,把单一的一座土炉,发展到8盘大炉。从此叮叮当当的敲打声,给寂静的小乡村,带来从未有过的交响乐,四邻八村的乡亲们像赶集似地涌向这个生机勃勃的小"工厂"。有拾掇农家具的,甚至从他乡慕名而来要加工汽车配件和农用柴油机配件的……好不热闹。现在常常想起那些人,在“有条件要干,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的创业精神影响下,在人生的道路上,给后人们留下了可贵的精神食粮,传承至今。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