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光掠影般的锋芒,使我的侧面 被浸染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3 16:55 阅读(0)
【亦君】浮光掠影般的锋芒,使我的侧面 被浸染
《匕首》
浮光掠影般的锋芒,使我的侧面
被浸染。人们说着简单的语言
打着简单的手势。水里长满了病态的红晕
低至不能再低的飞鸟,目光沉静
“假如你选择爱上,就会体无完肤,
和矫情的夏天一起破灭”
于是我单独坐下。陷入黑色海绵的沙发
我整个人都是漂浮着的--
从局部开始,无限蔓延,我听见不同的声音
咳嗽、服下毒药、大口大口地喘气
这时积聚在天花板上的亮光是渺小的
甚至在进入我的身体之前,它们已经开始犹疑
“现在,你就是一把匕首,我让它越来越锋利
让我手腕上的花鲜艳得惊心动魄,让虚无变得真实
让疼痛变得甜蜜”
在写下遗书之前,我得四下打量。行走已经可有可无
没有人经过,连断断续续的梅雨
也绕道而走。
《遗弃》
我被自己遗弃。在荒芜的院子里
我想被人爱着是多么美好,被人恨着
又是多么美好。
现在我只剩下一滴水。它流过我的脚踝
在即将到来的黄昏里,它是多么孤独无依。
没有一种病能安然无恙。锁在白色床单里
梅雨和我无关,连你藏在药丸里的诗句
也和我再无关系。
润笔品诗:诗歌的爆发力,是“笑谈渴饮匈奴血”
我的诗评在始终保持一种温厚的同时,总希望尽最大可能走进诗人真正的诗性内核。同样释放我的诗意情结,从而听见诗人的心声,把诗歌的精神传递给读者,虽然,这是一个较难的过程。如君儿的诗歌,我不厌其烦地讨论很多之后,不仅是喜爱的问题,相当大的原因是我看到了一种诗人本应该具备的诗性,这些诗性元素潜伏在作者的情感里,可以觉悟地掌握这样独特的语言表达手法,来完成创作。相对而言,我的所谓诗歌评论就显得比较情绪化而生硬了。
一再品读这样的诗歌,总在字里行间挖掘的东西,就是诗歌的诗眼。诗人表达的陌生化技能应该是个前提。如这首《匕首》,由匕首这个概念,形成“让痛苦变得甜蜜”这样的感性认知,成为一种激情激发的语言特质。而诗歌品读的感性色彩,在很多时候,都会是对于诗歌理解的深度与广度造成,诗人处理概念的技巧,让读者惊喜的往往是陌生化的效果。在诗句里的情感表达是否留给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如古代诗歌的创作意境之所以让我们百读不厌,即应景,也应该可能感受到情感的热烈,既有情怀,也有更广远的意境。这一种感觉,不是诗评可能完整解构出来,很有深度的阅读意味,是读者的情感在诗歌里发生奇妙的作用。我也只能用诗歌应对诗歌。“笑谈”与“渴饮”的双重动词的叠加,更为强烈的情绪撞击里,把诗人的归宿表达的淋淋尽致。由此,诗歌的完成,从来都是把读者放在次要的位置,而情感的主角从未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