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的故事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1 18:26 阅读(0)
钢笔的故事
田野
过去曾经有一句幽默俚语:口袋上插一只钢笔是小学生,两只钢笔是中学生,三只钢笔是大学生。此语足以见得过去钢笔作为的文化代表的重要性。
钢笔发明于19世纪,笔头由金属制成,书写起来圆滑而有弹性,相当流畅。它与我国传统的书写工具毛笔相比较,具有快速便捷易于携带等优点。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传入我国,据孙犁先生《钢笔的故事》中回忆,那时一只进口的黑杆钢笔需要五块大洋,算是一个奢侈物品。最好的钢笔是美国产的派克笔,解放以后,孙先生稿费多了后曾经买过一只,虽然一直舍不得用,但文革时期还是受到革命群众批判,质问他:国产笔就不能写好字吗,为什么非要用外国笔?为此,他只能检讨说,文章写的好不好确实不在于笔。于是,群众说他检讨得不错,没有再难为他。
天道循环,世事难料,曾几何时,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还在广泛使用的钢笔现在已被签字笔和电脑、手机取代,基本上已经进入博物馆,成为了文物。
前日闲谈,妻说起她的第一杆钢笔是家里对她积极打猪草做出贡献的奖励,不由得引发了我的一些思忆。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们国家和人民都还是比较贫穷的,生活在农村地区自然更甚。一两元一只的钢笔现在看来可能是小菜的小菜,但那时很多家庭并不是想买就马上就能够买的。妻说的是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学生要从用铅笔转为开始用钢笔。她说要买钢笔,家里人告诉她,要去打猪草,等猪长大了,卖了猪换到钱才能买。于是,她天天放学后就高高兴兴的去打猪草,期盼着尽快得到那只笔。果然,卖了猪,她得到了一杆钢笔。她好高兴呀,天天拿在手里,甚至上学的路上还拿出来看看。但乐极生悲,新钢笔没用多久竟然丢了。这可是一件大事,哪里敢告诉家里。但也是机缘巧合,命里有时终须有,笔恰巧被生产队里与岳父一起劳动的一个大哥拾到,他让大家帮助找失主。当他拿出笔时,岳父感到眼前一亮,这笔怎么这么眼熟呢?他将笔拿回了家,问妻,你的钢笔呢,怎么没有见你用呢?妻还不敢实说,支支吾吾的搪塞着。岳父拿出笔问,这是谁的呀?啊!怎么在您哪儿?……
我也有学生时代丢失钢笔失而复得的经历。那是在1966年5月间,文革初起,毛主席写了《炮打司令部》我的大字报,在北京大学公布。风云变幻,著名的“三角地”从此成为了大字报的海洋。为了紧跟革命形势,学校老师组织我们五六年级的学生步行去北大看大字报。我们边走边玩,到了以后,看到那些一篇篇革命的战斗檄文十分激动,于是伸手掏笔准备抄写一些回来好好学习,领会革命精神。但伸手掏笔,笔却是无影无踪,好不扫兴。归来的路上,沮丧有加,但心有不甘,仔细回忆来时的路线,寻思可能是丢失在西北旺大桥西面的一段河渠边上。循原路返回,认真寻之,果然,那只绿色的小笔就躺在河渠的坡上,静静地等待着主人的到来。这只笔不是打猪草换来的,却是我课余时间采集野生草药晒干卖到供销社的钱买的,虽不是英雄也不是金星等名牌,但透明的绿色笔身,十分漂亮。
一生喜欢写写画画,虽无什么成绩,但钢笔算下来也用了几十只,其中两只钢笔记忆犹新。一只是部队时同班战友孙胜利送我的分别纪念品。另一只是妻送我的英雄铱金笔。战友送我的这只笔,是一只老式的永生牌自来水笔,笔尖大部分在外。记得原本是汽车排武从战友的,胜利战友因非常喜欢,就从武战友那里硬是买了过来。作为心爱之物,他在调到二营时送给了我。这只笔我在退伍时又送给了王政海战友。妻送我的那只笔,我带到了机关。此笔立有大功,我所在室的简报、新闻稿及其他文稿均是此笔的功劳。这只笔一直用到九十年代初我离开机关。公司多用签字笔,且鲜有那么多的文章要写。后来,文稿写作改为用电脑,笔的功能基本限于签字和记录功能了。不过,我的这只文物级别的笔至今仍然保留着,成为历史的永久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