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再次强调“人性本善”,认为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是人类本来就有的,而不是“圣王兴,则民好善”。因为,没有圣王以前,人民也是好善的。这个话题可以追溯到很远,如原始社会、古人猿社会。按照达尔文的“物种进化”理论,人是由猩猩、猿猴进化而来的,那么,在猩猩、猿猴的社会里,有没有善恶观念呢?回答是有!它们善其同类而恶异类,善异性而恶同性。那么在猩猩、猿猴以前的动物,又有没有善恶观念呢?回答亦是有!这就说明,在人类进化为人之前,善恶观念就存在于动物之中。人类进化为人之后,善恶观念更得到加强,随着人类识别能力的提高,是非曲直观念、羞耻观念、恭敬观念、恻隐观念都一步步产生,尔后圣王兴,则人民更趋向于为善!至私有制产生,并且畸形发展,人性才逐渐趋向恶的方面。虽然,私有制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但在这其中,如果多提倡恻隐、羞耻、恭敬、是非之心,使人们趋善避恶,那么人类社会就会稳定发展。因此,孟子认为,正因为人类本性当中有善的因素,人们才会彼此相互亲爱,人们才会有团结的思想,人类才会组成社会。如果没有,人类也就不可能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而依然还和其它动物一样,是猩猩猿猴。告子说:“食色,性也。”其实告子也已经知道了饮食和爱人是人的本性,求得饮食是为了继续生存,因此可以说饮食是人所能生存下去的能量;而“爱”“人”却是人之所以生存下去的动力。这就是人类与其它动物不同的关键。其它动物可以没有“爱”而孑然一身,独自浪迹天涯;如果人没有“爱”,那就痛苦万分了,也就活不下去了。换句话说,人类为了求得饮食而必须劳动,因此可以说是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但事实上人类却是因为“爱”才创造了人类社会。因为,一个人想要被人爱,首先要去爱别人,只有付出爱,才能得到爱的回报。所以,孟子提出的“性本善”是很有道理的。
参考资料:
1、
佚名.平和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9545f401000akh.html